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戚继光跟着衙役,东拐西绕几个街口,到达了府衙大门。
县衙正门上有个金字大匾。匾上刻有“台州府衙”四字。门口两旁蹲着两只大石狮子,样子很威严。
进了府衙门内,就是正堂。正堂高大雄伟,庄严肃静。正堂深处有个高台,一猜便知是官员审案之处。
正堂的左右侧是府衙官员办公会客的地方。其中就有一个大厅,叫做会客厅。台州太守黄大节就坐在那里等候。
戚继光被带进会客厅。他见到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人,白白胖胖,正躺在乌漆榻椅上,眯着眼睛看着书。
衙役对戚继光道:“这是府台大人!”
戚继光道:“大人在休息看书,我等会进来吧!”
戚继光说完转身要走,太守黄大节放下书,叫住道:“慢!壮士请留步!”
戚继光又转身,弯腰拱手问:“大人找我?”
黄大节站起,邀戚继光坐下。他呵呵笑道:“壮士好功夫,一下子拉来了五具倭寇尸体,不知如何称呼大侠?哪里人?”
戚继光道:“我叫戚继光,祖籍山东。”
黄大节笑道:“原来戚侠是山东人。”
丫鬟端来茶。黄大节端起茶杯,慢慢道:“如今倭寇退据海门镇,还会来攻台州城。戚侠这身好武艺,不如帮我共同守卫台州城如何?”
戚继光皿了一口茶,高兴道:“为国效力当然愿意,只是我有罪在身,目前封不得军职。”
戚继光将自己从山东带兵,援助宁海县和舟山群岛失利,被朝廷治罪之事,讲了出来。
黄大节听后摆头叹息,道:“戚千总原来是因抗倭被削职为民了,可叹!”
戚继光道:“我不想直接回山东,我还可以以侠士的身份,继续抗倭雪恨。”
黄大节点了点头,肯定道:“戚千总不认输的精神,可赞!”
戚继光道:“大人就叫我戚侠吧,我已经不是千总了。”
“好!”黄大节点头答应。他又道:“台州城还剩四千守军。倭寇休整后还会再来。朝廷的援助在会稽山受阻不能到来。因此台州城的存亡只能靠我们自己想办法了。”
戚继光问:“大人有何想法?我可以帮什么忙?”
黄大节道:“倭寇再来,我这剩下的四千守军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准备在城中百姓里招募三千壮丁,编成乡团,需要一位武术高强的教头。”
戚继光听后开心道:“这个差事好,大人要是看得起,我愿意当这个武术教头。”
黄大节不知道戚继光武功的真假。他道:“我手下有两位高手,一位叫张敢,一位叫陆勇。他两都是守军中的千总,武术全城最高。我让他两来试试你的身手如何?”
戚继光理解黄大节的想法,道:“可以,听大人安排。”
城内有一个练兵场。戚继光,张敢和陆勇,站在练兵场中央。
黄大节坐在场边观看。戚继光看了看张敢和陆勇,都三十岁模样,都一脸傲慢。两人满脸不屑的看着戚继光。
戚继光看到两人的外貌和神情,猜出了两人武功平平。他向两人抱拳施礼:“戚继光拜见两位千总大人!”
两人头一摆,对戚继光嗤之以鼻。张敢蔑视道:“刀剑不长眼,你小子得多加小心小心!”
戚继光道:“如果两位大人不嫌弃,可以一起上!”
“啥?”两千总感觉受了羞辱。“呀”的一声,两人同时拔刀砍向戚继光。
戚继光竟然不出剑,和两人接战战了二十招,空手把两人打趴在地上。他本可以早点结束了,怕两人输得太难堪,在太守面前丢面子。
黄大节见戚继光武功高强得出乎意料,喜得从坐位上蹦起。他前去抓住戚继光的双肩,赞道:“真是盖世高手呀,今日让我大开眼界了!哈哈!”
“大人夸奖了!”戚继光微笑。
两千总从地上站起,揉着痛处,心里藏下了对戚继光的不满和嫉妒。
黄大节见到了戚继光的武功水准,便把乡团教头的职务交给了他。
黄大节对张敢和陆勇两人道:“如今教头人选有了,要开始招募壮丁,你俩就负责这一块吧。”
张敢道:“大人,我们士兵的军响没发就不提了。要是再招募壮丁,又需要打造一批兵器,还需要购置服饰,得需要不少银子。”
黄大节道:“没有兵器,就用棍子和竹矛吧,等击退倭寇,再发赏钱他们。”
张敢和陆勇在城墙内外贴了募兵榜。两人又在街道旁摆了一张登记桌。两人对应募者来者不拒,男女老少排着队登记。
登记桌一旁站着戚继光。他对张敢道:“民众抗倭热情高昂,这是很感动的好事。只是应募者中,有些年纪挺大,有些年纪挺小,不适合熬夜和奔波。大人当好言劝说他们回家务业。回家务业也是功劳。”
张敢不悦道:“民众积极抗倭是好事,又不用出城远奔,又不要军响,你还想拒绝人家?”
戚继光于是不再多说。张敢和陆勇登记了男女老少三千人,将名单交给黄大节。
黄大节令人制作了三千根木棒和竹矛,分给应募者。
黄大节在练兵场集合应募者,令他们站队排成队形。戚继光,张敢和陆勇跟在黄大节背后,一起巡视乡团队伍。
黄大节看了看这些乡兵,脸色露出忧愁,对戚继光道:“这些应募者中,有些衣不蔽体,得筹些银子帮他们置换统一服饰和布鞋,不然何以区分哪些是民众,哪些是乡团兵?”
戚继光点头称是,又道:“大人,还有木棍和竹矛,战斗力有限,还是得想办法补充一些铁枪头和铁矛头。”
黄大节点了点头,脸色无奈道:“我也知道这些兵器太差。只是这两个多月来,城内战事连月紧张。兵器火药粮草药材损耗巨大。城内军队开支和饥民吃喝,每日都是大钱。台州的库房都已经空了。”
戚继光建议道:“可否向城内富商和大户人家借款?”
黄大节道:“我已经向他们募集抗倭义款,外加借款,不下三次,怕他们也拿不出来了。”
一旁的张敢插嘴道:“大人,还有一个人肯借钱。”
黄大节好奇问:“还有谁?”
张敢道:“一日我巡街,遇到江南名倌翘儿。她说要是台州城有难,愿意贡献积蓄守城。”
黄大节听后点了点头,道:“只是我去不得她那里,可以邀请她来府衙谈事。”
张敢道:“大人多虑了。翘儿虽是青楼女子,从来只卖艺不卖身,这个公子王孙都知道。”
黄大节道:“主要是我事务繁忙,等我闲点,你去邀请她来府衙谈事。”
“是,大人。”张敢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