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是不一般的,年少的时候是行侠仗义,喜欢打架,生的是粗壮,身上的肌肉是结实有力,是广交朋友,朋友一有难,立刻是帮忙出头。
是带着一帮兄弟们就上,快准狠,往往比对方少几倍的人,他就敢直接带着兄弟们上去,如同是一只野兽一般扑上去,让和他打架的那些混混啊,那还在晕乎之中脑袋就被开了瓢啊!
那在陇西那个地方,混混之中,只要提起董大哥的名号,一般不会有人敢招惹!
董卓好像一头野狼,他更属于茫茫的草原,他更爱好嗜血的杀戮,曾经到西北少数民族羌族聚集的地方去游玩。
是广泛结交那些羌族的首领为朋友。董卓是大度,不惜钱财,给羌族的那些首领们很多好处。
羌族的首领们自然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这一喝起酒,发现董卓的豪壮就如他们羌族男儿一般,再看一看董卓那结实的胸膛,那是虎背熊腰啊,好生的一个威武汉子啊!
羌族的首领们对于董卓都是非常的喜欢,恨不得把自己的宝贝女儿们都嫁给他。
董卓上那里直接就能受到贵宾级的待遇,是受到了各大首领的欢迎,都是宰杀牲畜,准备好酒,等着他来。还争着抢着让他去。
这让崇尚侠义的董卓,是非常的感动。
回去之后,要回家种地,虽然说家中的地多,然而董卓还是会亲自耕种的。
正赶上一些内地来办事儿的羌族首领,顺便来看望董卓。
这朋友远道而来,让董卓大为欣喜,牲畜不够,就直接是将正在犁地的耕牛宰杀了,去招待客人。
大家是开怀畅饮,是人人都感觉董卓这个人办事仗义讲义气,让羌族那些粗犷的汉子是都感觉跟他混,至少不会被出卖,愿意跟这样有信义的人干。
过后才知道董卓为了接待他们,居然把犁地的耕牛都给宰杀了,羌族首领们回去之后,是收集了牛马各类牲畜牵出来就送给了董卓。
可见以慷慨豪气而待人,别人也多以慷慨豪气而待你!
董卓知道这个道理,更是了解了羌族的这帮汉子,直爽豪迈肯拼命讲义气,觉得自己的性子和他们很合得来,与他们交朋友很开心。
东汉桓帝末年
朝廷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个郡中选拔良家子弟,让他们来充任负责皇帝护卫侍从的羽林郎。
董卓就去选拔了。
他是武艺高强,赤手肉搏的话,五六个汉子一起上,未必能治得住他。是力大无穷,可以把人举起来,直接就扔出去。
力气大,胳膊上都是一股子爆发力,能够备两支箭袋在纵马急驰之中是左右开弓,剑术还很准。是飞马狂奔之中,弯弓拉箭,是眨眼之间,箭已射出,两道光是直中靶心。
这又武功好,又长得壮实威武的汉子,自然是被朝廷选中了,任命董卓在军中担任掌管行军之事的司马。
从军之后,这逐渐的机会就来了!
战斗以来,只要敢拼命就有极大的可能赚军功,董卓自然不能放弃这些机会了。
他不久就跟随中郎将张奂攻打并州,敌人出城迎战。
董卓坐在健硕的大马之上,是冲在最前,如同是一头狼王,带着手下的马队便是疯狂的冲,吸引着敌方大部分的兵马。
虽没有对方的人多,然而董卓敢拼命,是身先士卒,不怕受伤,手中挥舞着长矛,向着敌人最密集的地方就是狂扫。
真如同是一头疯狂了的狼,大量的鲜血唤起了他的狼性,眼睛早就发红,董卓是一声暴吼,好像是狼啸,震的周围要杀上来的敌人不禁颤抖。
等到他们清醒的时候,董卓已经是快马向他们冲了上,那气势就好像是一阵狂风,董卓是端着长矛,飞奔的快马承载着他,向着前方就是一往无前的冲了上。
后面的士兵受到了鼓舞,则是跟着他向前冲。
前路的几个敌人中的步兵当时就傻了,和董卓逐渐接近的几个,身体被长矛瞬间贯穿,他们的身体被顶着向前推,是撞倒了后面的同伴,流出了一路的鲜血。
那一矛一开始推着的还是活人,之后是被一路拖着的半死不活的人,随着战马冲出了百步,那就变成董卓是端着长矛推着一堆尸体向前冲啊!
这是何等的力气,何等的骇人?
敌人大惊,便想抓紧回城,快快关门,再也不想遇见这个魔鬼了。
然而已经晚了,董卓的部队只是诱饵,等到敌人想要快些逃入城中之时,后路已经被张奂所率领的部队截断。
张奂的大部队已经是占领了城池,然后与董卓是前后夹击,大败敌军,并州之战,汉军是大获全胜。
董卓立了功,被提升为负责守卫皇宫诸殿的郎中,还赏赐了他细娟九千匹。
官职董卓是肯定要的,至于赏赐的东西,董卓直接就让手下们下去分了。
为了收买人心也好,还是本人就那么慷慨也罢,总之,董卓手下的兄弟们都是跟着董老大一路拼杀,生死之中建立的友谊。
大家都知道董老大吃香喝辣兄弟们就能跟着过好日子,董老大一旦受人欺负,那就是打了兄弟们的脸,兄弟们立刻是集结人马抄刀子跟他干,兄弟们决定一辈子跟着董老大混!
董卓能打,毫不吝啬把东西分给手下,用钱去巴结上官,是官运亨通啊!
先后担任了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升到了主管西域诸民族事务的西域戊己校尉。
董老大管了西域,自然是对羌族兄弟们很好,提拔了大量的勇猛者成为自己的心腹,是广交朋友,与外族称兄道弟。
从不吝惜钱财,只为结交有本事的朋友,很多人都因为他的仗义之名纷纷来投,董卓也就渐渐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班底。
后来又不让他干了,主要是一些不懂事的人弹劾,说什么董卓专权的。
董卓对这些文人很鄙视,当然,也知道文人对粗犷野性的董卓也很看不上,但是被人家告了,朝廷不让你干了,董卓也没办法,咱也不能直接就造反吧?
就靠着家乡能认识的这些朋友,手底下的那些兵将,开玩笑啊!
后来,靠着自己细心维持的人脉,董卓又做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最后又被招回京都,拜为了中郎将。
董卓自然也看出来了,朝廷对他是又想用又想防,是不怎么太信任的,然而他绝对不能和朝廷闹掰,他心里面更多的是害怕
害怕哪天朝廷不开心了,就对他动刀,就把他逼到死路上!
害怕那些文官天天在朝廷那里说自己的威胁,给自己穿小鞋啊!
董卓明白,那些文官根本看不上自己,他们在时刻盯着自己,专找自己的漏洞,想要弄了自己。
权力越大,安全感反而越低。董卓处处小心,处处忍让,有时也会发脾气,不过一般是不会轻易和朝廷闹掰的。
坐镇地方,难免会发展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发展那帮文官诬陷所说的党羽。然而朝廷的命令,董卓都是会听的,哪管很不情愿。
他越来越渴望,能够真正的主宰自己!
不再受到任何的压迫,能够真正的获得无尽的安全!
然而现在不行,现在的他虽然爬上了中郎将的位置,依然无法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