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个晴天,曹操起的很早,很认真的上职,让那些正在看着竹简,处理事物的文官是一愣。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位不继续睡在女人窝中了?
之前那个建议曹操一切照旧的官员,试探着问“顿丘令大人,您这……”
曹操平静的说着“封!”
立刻有大量的士兵涌了出来,就把这一群人封住了,谁都别想走。
还没等着这些文官大喊大叫,曹操又说了一个字“抓!”
立刻就有士兵冲上去,按照曹操昨天晚上所整理后写的人名,抓了一些文官。
而府外,一队队的士兵开始了抓人。有在酒楼之中被直接带走的,有破了府之后被点名抓走的,有在上职期间就被抓走的。
文官,武官还有一些士绅,其中就包括李家的家主,那个自认为把曹操玩弄在鼓掌之中的老者,全都是在一天,见识到了雷厉风行的手段,一个个被官军带走。
早就把他们的罪行搜罗的完毕了!欺压残害百姓的,大量贪污的,有的甚至是曾经暗中杀害过朝廷官员的。
这个曹操当时看了都吓了一跳,小小的地方,居然敢这么做?但最后还是决定了,要把那些歹人杀官的罪行给公布。
看上去牵扯上的人很多,其实还是选择了抓大放小,所抓住的这些都是妥妥的死刑犯,都是要被削首的,并且早就在暗中找到了充足的证据。
大量的人证物证。
如今时机成熟之时,早就在暗中清理走对手在军中的一些眼线,这样,一定的军权在手,至少可以控制全局防止作乱。
好多天看上去是荒淫无度,不干正事儿,实则是让人悄悄收集了大量的证据,确定了究竟要拔出哪些毒刺,之后需要的就是迅速与果决。
抓了人之后,通过大量的证据,人证物证,尽快的审判,然后请百姓来看斩首,是当众宣读罪状,一一斩首。
其中,李家公子贪图人家刘四妻子貌美,怂恿恶仆打死了刘四,强占了人家的妻子,过后人家的妻子投井自杀。
李家主看上了人家祖传的好地,让人放火烧了人家的房子,放火的时候被人家发现,他派去的人还把人家一家给打死。
最后买通相关官员,说那是天灾起火,此等理由,好不可笑!
文官中,还有好几个做了假帐的,好几个按时受到李家的孝敬,把官府的一些权利让给他们李家的,居然还官商合作,大量的过分的举办祭祀活动,是劳民伤财。
而官商之间则专门吃,报假帐高价采购物资所留下的回扣。
更有甚者,为了长生,居然是拿活人祭祀,吃活人的?
几天前,第一次了解到这些时,曹操是强忍着没有在那时候就爆发,毕竟那时候手底下能用的人手还不够。
只能是忍耐,等待着将一定的人手控制在手中,才敢行动。
百姓痛苦,而这些人锦衣玉食,就是这个样子?小小的一个顿丘就是这个样子,那么我大汉国土辽阔,城池众多,会不会都是这个样子呢?
这些龌龊肮脏不敢想象的一件件事,他们就隐藏在这一个个平时品德高尚彬彬有礼,整天仁义道德挂在嘴边自诩为君子的家伙们的身后。
可悲!可叹!可恨!
“斩!”
曹操下了令,看那一个个的人被斩首,真的是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随后响起了百姓的欢呼
曹操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当下就颁布了新的规定,都是这几天晚上自己依照汉法想的。
明确了法律,注重保护百姓的权利。
特意公开了对手下官员的规范,有严禁他们做的,有他们必须做的,有希望他们做的,让下面的官员还有百姓都能看到。
还有一些利民的措施,注重农事,减少频繁的祭祀活动。
但国家传统在那里,曹操不可取缔祭祀,反而是要政府主持祭祀,要办得更加虔诚,更加神圣。
然而曹操在心中认为,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农业水平,找专人研究农业,去真正的耐心的一点点教导农民。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究竟该多修建什么农业设施,这样才能稳定。
还有一些具体的城市治理方面的事情,是尽量的公开,让百姓知道,他曹操以后要做什么。
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加强训练士兵,打击附近强盗,保护商人。欢迎士绅们推荐有才能的人士进入到政府中,曹操会上报,尽量让他们担任满意的职务。
这主要是为了缓和矛盾,毕竟这回大多数都是对这类的人下手,然不能一棒子打死,违法的就要整治,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
百姓之中犯了死罪的,照样斩首,决不能因为同情,而践踏了法律,导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加深。
曹操其实是想讨好士族的。然而顿丘有些士族中有的人做的太过分了,只能是用来当典型,这回主要还是抓大放小,并且在之后给了士族很多好处。
向他们表明了,只要是乖乖的遵纪守法,不但没什么事儿,还会得到重用。曹操会尽力帮助他们,向上推荐他们。
至于收到的贿赂,曹操那些财宝真的是一点都没动,具体是什么,什么价值整理的是清清楚楚,全部向百姓公开,然后上交让上面定夺。
而那几个美人,如果上面要的话,曹操也只能交了,反正也睡过了。不要,那就自己留下了。
有些讽刺的是,想拦都拦不住,曹操杀了那些人之后,就像曹操进城那天,被杀的那些人欢迎他的时候,百姓们是敲锣打鼓,欢天喜地,赛过了过年。
只是这回百姓们是自发的,看着孩童,小伙子,老人,他们的那一张张笑脸,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身上多了一股自信。
不再是原先的那种怯懦与惧怕,因为他们感觉他们有了靠山,而这个靠山就是新的顿丘县令,曹操!
曹操又一次感觉到,还是当一个清官,当一个贤明的官员好!
很多空缺,都有些临时官员补上了,没有一些毒刺的侧轴,曹操开始真正的掌权,并不确定自己能干多久,但至少要于在职期间造福百姓。
也许这对整个大汉来说,小小的顿丘太过渺小,然而也只能心安就好了!
首先要抓重点。内部上,重视农业,鼓励开垦,稳定百姓。修缮城防,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祭祀活动。
外部上。强化军队,打击附近山匪。剿匪的策略可以有劝降,让愿意投降的带领着去攻打其他的。
然而,如果遇到投降之后,出尔反尔又一次反叛,将全部击杀!
过了几天后
曹操去看过几次,夏侯惇还有夏侯渊治军治的不错,至少看上去不是一支怕打仗的军队了,由于之前的打仗有所伤亡,又招募了一批新兵。
许多汉子都是自愿加入,很大的成分,都是因为曹操之前替他们主持了公道,他们愿意用生命来保卫曹大人。
民心所向,招来招去都超额了许多,这些新兵训练的很刻苦,很认真。曹操也尽量向上要一些差不多的兵器,给他们装备上提升实力。
毕竟好兵器,曹操是捞不到的。现在是顿丘令,更不敢私自乱造兵器,有的时候还真的是你想花自己的钱,人家上面还不让你花呢,你敢乱花就说你造反。
日子就一天天的过去,一天要处理的事情也不算太多,城墙在一点点的修复完善,加固。当然都得按照上面的要求来,不能太过。
而居民中已经很少有什么恶霸,豪强了。至于一些正常的人口买卖,曹操虽然同情,但是无能为力,因为那是受到汉法保护的。
民心渐稳,顿丘是越来越安定,倒也无法杜绝一些人恨曹操,曹操知道,但他们只要不犯事儿,就不理会。
战斗也在逐渐的减少,之前打的黑虎山的大山贼赵大虎居然投降了,说是因为曹操替他申了冤,处理了李家主,愿意带领着兄弟们追随。
分析了一下,有这个成分在。更多的还是那回被夏侯惇和夏侯渊打的太惨,他们如果不投官军,只能投降别的山贼。
最后估计赵大虎就选择了官军!
并没有太过怀疑他,不过还是打散了他带来的手下。这个赵大虎倒没说什么,还很卖力。
因为比起官军来,他更熟悉山匪地盘的地形,领导着官军是不断的缴匪,搞得附近的山匪有直接投降的,也有要联合在一起的。
然在长时间的训练,不断的作战拼杀积累经验,及夏侯渊和夏侯惇的领导下,官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是原先那个水平了,不再是一群耗子兵了
跟那些山匪比起来,真正成为了一群猛虎,打的那些山匪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是弃山而逃,到处流窜。
很多流窜到别人的地盘了,去祸害别的县的官员了,那地方曹操也管不到,只能是但愿其他的同行能够好受些吧。
打击了山匪,保护了商人士绅他们的财富,渐渐的,他们感觉在曹操的治理下也可以接受,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但只要是不违法,一些正常的合法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侵害。
当地一些士族中,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也有去主动接触曹操的,曹操与他们交谈,都是很客气,很认真地倾听他们讲的。
即使他们有的在批评曹操,曹操也没有当场生气,然后根据他们的才能,上报,给他们安排位置。
毕竟不怎么识字的百姓他可不能处理政务,还是要这些读书人,最好是世代读书的这些有知识的人才行。
曹操是一直注重着平衡,坚决打击豪强恶霸。内治农稳定百姓,修缮防御重用人才,明确法律确保治安。外练军剿匪,保护商道,守护重要地区,在顿丘当政期间,至少做到了心安。
后被召入朝中,做了议郎,是个在中央的文官,有能力直接接触到中央,接触到皇帝,然而人微言轻,没什么作用,曹操很是郁闷,很是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