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盛世明君 / 二十四、帝国震动

二十四、帝国震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邓双流抹了把眼角,深吸一口气,对着孟起几人说道:“太尉大人,几位将军,此时不是悲伤之时,后方尚有敌军大军追赶而来,我等需先御敌!”
  邓双流说完,众多将士不约而同望向三江城方向。不远处,敌人的火把在夜里已经清晰可见。
  王前看了一眼之后,大喝道:“扬威军团将士们,陛下已逝,我等本该惜命,以期为陛下复仇!但是,此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身为重骑兵,我等本就担负凿阵开路之责。今日我王前,欲一死报国,为其余弟兄们开道。愿意追随我者,随我冲!”
  喊完,王前纵身上马,一马当先,向着三江城方向冲去。
  将有死志,士必随之!
  王前一动,扬威军团剩余将士紧紧跟随在后。
  王前勒住马缰,转过头,对着孟起,周时任抱拳道:“太尉,周将军,就此辞别。我先追随陛下去了!”说完,扭头便向着远处冲杀而去。
  看着往前一往无前的身影,站立在孟起身后的周时任,一掌朝着孟起脖颈砍去,孟起应声而倒,邓双流从边上一把扶住孟起身躯。
  周围一阵慌乱,周时任走到邓双流身前,对着邓双流抱拳道:“邓城主,有些话到了此时此刻,说与你听也无妨了。太尉孟起本是一介文人,胸有治国韬晦,心系天下安危。朝廷之所以任命他高居太尉之职,纯粹是为了制衡大将军刘青的军权,刘青大将军父子二人皆是帝国大将军,军中威望过高,想必此事你也有所耳闻。另外,此次战事不利,与他指挥无关,纯粹是因为敌我兵马悬殊。他的才能不在战场,而是在朝堂。所以,请你务必保护好太尉,告辞了!”
  随后,周时任对着身边众多镇南军团将士喊道:“镇南军团的将士们,我等岂能落后于人!此时,乃是为国尽忠之时!将士们,不怕死的,随我冲!”
  “是!冲啊!”镇南军团将士们齐声呼应,接着,众人跟随周时任向着三江城方向冲去。
  邓双流扶住孟起身躯,看着一道道慷慨赴死的身影,邓双流内心激荡。转过头,看着昏迷的孟起,邓双流对着身边三江城剩余的将士们喊道:“保护太尉,随我进密林。”
  一个多时辰后,站在一处山顶的邓双流向下望去。下方,密林中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两个多时辰以后,喊杀声渐渐平息。邓双流深深叹息一声后,带领众人转身离去。
  天明时分,邓双流来到一处藏于密林深处的山谷中。谷中简单的搭起一座座木屋,无数百姓正在谷中忙碌,看到邓双流等人后,并没有人惊讶,反倒许多人围了上来,与邓双流所率众人亲切地打着招呼。
  或许因为一路征战不断,孟起早已疲惫不堪,一路翻山越岭,颠簸而来,路途中竟未醒过来。邓双流只得亲自唤醒孟起,孟起悠悠转醒后,迷迷糊糊的四处看了一圈。随即,定了定神,对着邓双流开口道:“邓城主,此处是何地?王将军,周将军呢?”
  邓双流回答道:“此处乃是大山深处,百姓藏匿之所。王将军,周将军所率军士大概都已经阵亡了。太尉,节哀。”
  听完这话,孟起神态反倒平静。缓缓站起身后,从腰间拔出佩剑,便向着自己脖颈处划去。邓双流反应不及,只得一把抓住剑刃,鲜血顺着五指快速流下。
  孟起平静地问道:“邓城主,何必阻挡,败军之将,安能苟活?”
  邓双流紧紧抓住剑刃,缓缓开口道:“太尉知道自己是败军之将,既然败了,不去想方设法战胜敌人,却要自刎而死,你这也不过是懦夫行径罢了。书上有云:天启大帝征战天下,曾七败而不气馁,此乃大帝之智。世人当知,胜败无常,唯心坚者,方可立世建功。一时成败,过眼烟云矣。”
  听完这话,孟起平静的脸上多了几份苦痛之色,孟起自嘲道:“天启大帝乃是九州圣人,我又怎能与之相比。我若苟活于世,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将士们!”
  邓双流趁着孟起分心之际,顺势一把夺下孟起的佩剑,孟起并未上前抢夺,只是眼中痛苦之色更甚。
  邓双流说道:“太尉年幼之时,便少年得志,名动天下,怎么到了这般年纪,却似老朽枯木一般了。敌人眼下在我牧州境内为祸不断,你不思御敌之策,反倒寻死,这些年你读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
  邓双流越说越激动,也不再顾忌孟起的太尉身份,竟破口大骂了起来。
  这时,三个衣衫不整的孩童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对着邓双流喊道:“城主,学究老先生说,记录阵亡名单的纸张不够了,请城主再找一些送过去。”
  邓双流答应了一声,随口对着开口的孩童问道:“二娃,你爹呢?”
  孩童答道:“在老学究的纸上呢,今早上老学究写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爹哩!”
  邓双流叹了口气,又问道:“你不难过?”
  孩童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难过!昨天半夜里,我偷偷哭过几回,但是白天,我不敢难过,我怕我娘看到伤心。今天看到城主你们回来,我就不难过了。”
  “为何今天看到我就不难过了?”邓双流又问道。
  “因为,你回来了,等我长大些,就可以跟着你去替我爹报仇了!想到报仇,我就不难过了!”孩童天真而又坚定地说道。
  “城主,我们长大了也要报仇!”另外两名孩童也大声喊道。
  “好,好,好,好孩子,去吧!”邓双流摸了摸三个孩童的脑袋,几个孩童随后跑远。
  邓双流转过头,眼圈却已通红。而孟起听完这番对话,却呆楞在当场。
  邓双流对着孟起说道:“孟太尉,你都不如我三江城几个孩子!你自己想想吧。”说完,邓双流转身离去。
  而邓双流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到达山谷前不久,大将军刘青率领的大军已经尾随敌人而来。
  刘青带人星夜兼程赶往帝落谷时,半途遇到周破奴,李庆之率领的大军,两军会合后,大破游牧族右贤王卓根后汗部大军。但是,当刘青等人赶到帝落谷外时,帝落谷战事早已结束。
  一眼望去,无数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帝落谷外,残破的军旗只剩旗杆还插在地上,鲜血早已将土地染成了暗红色。无数的乌鸦,秃鹫正在遍地的尸体上啃食着,不远处的帝落谷内浓烟滚滚,尸体散发出的腥臭味弥漫在空气中。天边夕阳撒下的余晖铺满战场,红色与暗红色交织在一起,这一幕即恐怖又凄凉。
  看到这些,无数军士内心惶恐震惊无比,更有许多将士直接下马呕吐不已。
  刘青等诸多将领此时也无比震惊,缓了片刻之后,刘青回过神,对着身边众人下令道:“立刻进谷,寻找生还者,询问陛下下落!其余将士,安葬战死的袍泽!”“是!”身边众多将士齐声应道。
  寻了好一会儿,终于在半截战马的尸体下,找到一名受伤的士兵。刘青立刻赶了过去,问道:“这名将士,你可知陛下如何了?”身穿镇东军团铠甲的将士,此时已经出气多,进气少。
  听到刘青问话,他使劲吸了口气,开口道:“大将军,陛下,,陛下,已经自杀,,殉国了,,替,我们,,报仇!”说完,这名镇东军士头歪向一侧,气绝身亡。
  听完这名将士的话,刘青仰头看天,默默不语。来到这里,看到帝落谷外景象之后,刘青已经猜到宣德皇帝的结局。但是,此时听到这名军士亲口说出,却又是另一番心态。围在刘青身边的各州州尉,与几名将军,此时,都沉默不语。
  不一会儿,哽咽声慢慢传出,不久,整个战场上都是一片哭声。有的人是因为皇帝殉国而哭,有的人因为无数袍泽横尸而哭,有的人因为亲朋好友战死而哭···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经历过战争的人内心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阴影。
  此时,在这帝落谷外,全军将士将自己心中的痛苦、恐惧、悲伤化作泪水发泄了出来。
  刘青所率几十万将士忙碌了一夜,才将所有阵亡的大齐将士全部安葬。这期间,将士们寻到了镇东将军钱守良,振威将军刘充国等诸多将领的尸体。另外寻到了皇帝出征时的皇旗数杆,以及宣德皇帝的佩剑,唯独不见宣德皇帝遗体。
  刘青等人此时已经很确定,宣德皇帝已经殉国了。只是,遗体被游牧族将士带走了,应当是准备拿皇帝遗体与大齐帝国做交易。
  想到这些,刘青下令道:原地修整一日,黄昏时分出发追击敌军。
  傍晚时分,全军上下尽皆素缟,沿着地上的马蹄印追击而去。
  临行前,刘青下令:放飞全军信鸽,传令帝国,宣德皇帝殉国!
  几日之后,国舅于让手拿信鸽传书,半夜进宫。半个时辰后,宫内传出震天哭声,清晨时分,朝中大臣被早早召集进宫。进宫时,皇宫上下已经尽皆素缟。看到这一幕,许多大臣痛哭出声,满脸泪水蹒跚着身躯顺着宫内阶梯而上。
  老丞相李央身体刚刚有些好转,在听到家丁回报宫内情况后,大喝一声,气绝身亡,追随宣德皇帝而去。
  宫中,王太后站在大殿正中央,眼前几十位大臣跪了一地。王太后早已哭肿了双眼,声音嘶哑的开口道:“我儿已经殉国,可是遗体却被敌人带走,谁愿出使敌人处,迎回我儿遗体?”
  王太后话音刚落下,便有一人高声喊道:“太后,我愿前往!”王太后顺着声音看去,是礼部侍郎柳冠。
  柳冠乃是宣德皇帝太学陪读,两人私交甚好,柳冠颇得宣德皇帝赏识,一路提拔为礼部侍郎。
  王太后朝着他轻轻点头,说道:“今日朝会结束,你立刻启程,务必不惜代价迎回我儿遗体!”
  “是!”柳冠哽咽着躬身应道。
  王太后又声音嘶哑的开口道:“太子殿下北巡未归,国舅于让,朝会之后,速速派人迎回太子!”
  “是!”于让满眼含泪的应道。
  “禀报太后,丞相府上,下人来报,老丞相归天了!”一名太监急匆匆的冲进殿内,带着哭腔躬身对着王太后说道。
  朝上众臣,听到这话之后,痛哭声又高了几分。满朝文武,许多人都受过老丞相李央提点、扶持。此时,接二连三的听到丧事,竟有大臣一时气短,昏了过去。
  朝堂之上,乱作一团。
  王太后红肿着双眼,眼珠血红,声音嘶哑的吼道:“游牧族贼寇,我大齐与你不死不休!”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