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回唐朝当王爷 / 第三十三章 挖个坑

第三十三章 挖个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日,李恪明显的感觉到亲卫们,看自己的眼光不一样了,尊重中带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荣光。
  李恪不由感叹,还是这个年代的人纯朴,好忽悠啊!
  快要启程的时候,李恪找来了典军李延庆还有副典军曹禺说道:“从出行到现在,弟兄们行走之间,虽然有序,但也是咱乱无章,这让老百姓看了,以为咱是一队杂牌军,本王荣辱倒是没有关系,但白白辱没了弟兄们的一身好本事,本王不甚怜惜啊!本王这里有一法可行,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李延庆和曹禺二人,对视了一眼,拱手说道:“但凭殿下吩咐。”
  于是李恪开始把后世的齐步走,正步走告诉了二人,。
  李延庆看着李恪说道:“殿下,这样我们的行程将会慢很多啊!”
  李恪解释道:“前期训练,确实会有点耽误行程,但是兄弟们身体素质都不错,很快就能适应新的行走方式,对整体影响不大。”
  听到李恪如此说,李延庆也不敢再反驳,听从了李恪的建议,只认为李恪是玩闹的态度。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里,李恪,开始亲自给亲卫们示范正步走,齐步走,敬礼等内容。
  此时的李恪不知,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与其相关的大事。
  京兆府尹崔之侗,因殿前失仪,惹得李二暴怒,遂割去其京兆府尹之职,调往益州,出任刺史一职。
  李恪本是想先让李二去对五姓七望下手,没想到李二却把这个皮球,又踢给了李恪。
  这也是李二对李恪的考验,逆子你既然有变法的决心,那你也得有斗得过世家门阀的实力。
  霜降时节,天气已经转凉,树叶已被秋风吹黄,零星的落叶,洒落在道路之上。
  六百多亲卫军,皆身着金黄色的明光铠,听着李恪的指示前行。
  阳光的照射下,脸上古铜色的肌肤和铠甲的金黄色相呼应,连同地上的金黄色落叶,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宛如一金甲洪流。
  亲卫们坚定的眼神中流露出丝许肃杀之意,紧盯着前方,目无他物,脸庞上隐约有些许汗水划过,都在标志着这是一支劲旅。
  “二狗子,你他娘的手臂没有挥开,若是再作不标准,罚你今天为本王洗脚。”
  李恪骑在马背上,下达着命令,同时也监查着众亲卫的动作是否标准,当然也少不了骂骂咧咧。
  被李恪点到的亲卫二狗子,脸上没有丝毫恼怒,而是一脸认真,努力让自己的动作规范起来。
  李恪这般举动,拉近了他和众亲卫的感情。
  在亲卫们眼中,能让尊贵的王爷,记住自己的名字,那是一件相当荣幸的事情。
  每当李恪嘴中念出一个亲卫名字之时,系统就提示增加一个狗腿子,这让李恪更加的有了成就感和动力。
  几日下来,歇息之间,李恪就到亲卫们的帐篷中,进行一番嘘寒问暖,不为别的,只为获得狗腿子。
  通过这几日,亲卫队的将士,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李恪的关怀。
  在李恪的情真意切下,一半多的亲卫成为了李恪的狗腿子。
  在狗腿子达到一千之时,李恪也顺利的达到了三级,脑海中的系统,也进入了升级中。
  李恪得到了他的三级大礼包,这次系统没有再坑李恪,李恪获得了一套量身定制的铠甲。
  得到铠甲之时,李恪也是童心大发,像得到新衣服的小孩一般。
  李恪飞也似的,回到马车之上,穿戴整齐,然后走到亲卫们面前,好生炫耀了一番。
  金黄色的明光铠,穿在身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直晃的亲卫们都不能直视。
  虽然亲卫们也都是穿着明光铠,但李恪的明光铠,明显比他们的更家炫丽亮眼。
  不愧是系统出品,看着厚重的铠甲,李恪穿在身上,却如披薄纱、伸展自如。
  不单单如此,这副铠甲的透气性能也非常强大,穿在身上,身子没有一丝闷热之感。
  李恪取过亲卫们使用的横刀,对着自己的铠甲,试探的劈了数下,没有一丝疼痛。
  “刘大柱,过来。”李恪大喝道。
  刘大柱忙从队伍中跑了出来,站到李恪面前,双腿并拢,左手放于腿际,右手升起,手心向下,举到齐眉的位置,向李恪做了一个不算标准的军礼。
  李恪把手中的横刀,递向刘大柱,命令道:“来,用尽全力,往本王身上劈。”
  “噗通。”
  刘大柱跪到了地上,委屈的说道:“王爷,你就饶过小的吧,小的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
  “得、得、得,打住。”李恪急忙制止了刘大柱的话语。
  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刘大柱一眼,把横刀递向身后,说道:“刘大力,你来。”
  刘大力二话没说,结过李恪手中的横刀,就像李恪劈了过去。
  “咔嚓。”大刀应声而断。
  “噗。”李恪飞出数米之远,背部朝地,四肢朝天,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王爷。”众人齐声高喝,如同晴天霹雳。
  同时,众亲卫拔刀出鞘,刀指刘大力。
  李恪赶忙翻身,从地上爬了起来。
  “尼玛,装逼装大发了。”
  “刘大力这蠢货,好生实诚。”
  李恪恶狠狠的看了刘大力一眼,大声说道:“你,今日的晚饭,没了。”
  听得李恪如此话语,刘大力又是无奈,又是委屈,可怜巴巴的看向四周。
  周围的众人,纷纷躲避开其的视线。
  李恪活动了一下筋骨,浑身并无疼痛之感,对系统赠送的铠甲,那是相当满意,得意忘形的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悄悄的退回了原位,把刀入鞘。
  又过了数日,李恪终于是彻底的把亲卫掌握在了手中。
  只有李延庆和三俩个对正,还没有成为李恪的狗腿子,现在的他们,对李恪够不成半点威胁,李恪也是无视了他们,等待秋后算账。
  “齐步走。”
  “正步走。”
  “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精忠报国预备唱。”
  “立定”
  “敬礼”
  “解散”
  李恪不断的对亲卫下达着命令,狂刷着狗腿值。
  当然,这几日的休息时间里,李恪拿着扩音喇叭,教会了亲卫们很多首正能量的歌曲。
  每逢此时,蜀王府长史,李恪的老师权万纪脸上就会露出惋惜之意。
  如此潜龙一般的皇子,怎就没有夺嫡之心呢!
  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明显有了成果,亲卫队行走之间,已然焕然一新。
  往常还有个别散漫的人员,拖拖拉拉。现在整齐划一的前行,反而对行程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在这段时间之中,李恪每日,都会到一个帐篷中歇息用餐,和自己的这些亲卫们打屁聊天。
  作为一个后世的成年人,忽悠这些傻的可爱的亲卫,还是绰绰有余。
  历时一个半月,途径始平县、陈仓古道、汉中、巴山山脉、终是远远的望到了剑门关。
  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关,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部,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
  是古代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金牛古道也被称为剑门蜀道。
  看着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的剑门关,想着沿途的风景。
  李恪不由感叹,真是蜀道难啊!这哪有什么大唐盛世。
  。路途所过之地,百姓全都面黄肌瘦,目不识丁。
  那些穷苦的老百姓,连个好的盐巴都吃不上,几乎所有吃的盐巴都杂质过高,带着苦味。
  因此,大唐的百姓,个个寿命不长,七十已是古稀之龄,可显而知。
  自己作为蜀王,吃到的盐巴也是只能勉强下口,这更加地坚定了李恪的改革决心。
  大军继续前行,整齐划一的步伐,震的地面都是阵阵响动,铠甲碰撞的金属撞击声,也在这寂静的山道中传递开来。
  剑门关的守卫将领王德发,早早就听到了响动,站到了城门之上,让士兵打起了旗语。
  “王爷,剑门关守将,让我们止步,递上通关文蝶。”李延庆快步跑到李恪马前,向李恪说道。
  李恪下马,从自己的马车中,把通关文蝶和官印取了出来,郑重的递到了李延庆手中。
  交代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本王初到益州,为了震慑屑小,你定要为本王放好这第一把火。”
  李延庆拍着胸脯,向李恪保证道:“王爷放心,末将此去,必会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说完,向李恪敬了一礼,大踏步离去。
  看着李延庆的背影,李恪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关下何人。”
  李延庆手拿通关文蝶和官印,骑着马匹,刚刚赶到剑门关,就听到了关上的暴喝声。
  “爷爷乃蜀王亲卫典军李延庆是也,陪同蜀王前来益州赴任,特为保护王爷周全。”
  这段时间,李恪时不时的拿言语挤兑侯佩玉和李延庆,让李延庆内心也很是憋火,今天总算是找到了撒气的口子。
  剑门关守将王德发,为壮武将军,实实在在的正四品官职。
  李延庆作为蜀王府典军,也就是一正五品官职,整整比王德发低了俩个品阶。
  李延庆此举,在剑门关守门将士的眼中,就是狗仗人势之徒,纷纷对其怒目而视。
  王德发终归为一将军,也是能沉得住气,考虑到其背后的蜀王,派出将士,出关去取过通关文蝶和官印。
  仔细的查看了通关文蝶和官印之后,王德发率领守卫剑门关的五千将士,下关迎接李恪等人。
  李延庆傲慢的骑在马背之上,冷眼的看着王德发和其身后的将士,一言不发,等候着李恪的到来。
  读者大大们,求个票票,求个收藏,求个关注,求个书评,作者不挑,啥都满意,只要留下你的足迹,证明作者不是在孤军奋战。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