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尽管扶苏一口搪塞过去,但郑姬却越想越不对劲,他一定是有事瞒着自己。
于是乎就是好一顿死缠烂打,非要扶苏讲个一清二楚不可。
扶苏是极其的无奈。
只好把前因后果讲了个遍。
看她这个架势,自己不说个子丑寅卯出来,是不会让他安心吃饭的。
听扶苏讲完,郑姬是惊怒不已,在这始皇帝皇城脚下,竟有不怕死的敢刺杀秦国长公子。
这些方士,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近些年来,这些只会粉饰太平,谗言献媚的方士是越来越可恨了,再不复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道家风范。
这次竟然还将屠刀往你身上挥,纵然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你的身份,但这些劫杀的事定然没有少做,光说他们身上背负的血债,都够他们再死一回了。
老天爷,你身上有没有受伤?蒹葭呢?你怎么样?”
说着说着,郑姬就伸手往两人身上探去,生怕他们俩落下什么伤病。
扶苏脸上一红,拍去她不老实的手,“蒹葭还在呢!别闹!我们都没什么事。”
郑姬撇撇嘴,“待会儿吃完了就把衣服换了吧,脏兮兮的,你也是,出个门还要装作农人模样。
只不过你这衣物虽然粗糙,但料子一看就晓得不是凡类,难怪他们要劫你……”
当真是女人心海底针,刚才还紧张不己,见两人并无大碍,一下子又不冷不淡了起来。
吃了有一会儿,郑姬放下筷子道:“这件事不能善了,这咸阳城里不知藏了多少方士,多少是份隐患,如果尽数赶走,便再好不过了。”
她这么一说。
扶苏倒是有了主意。
是啊,这件事是个由头,也就是导火索,一旦引燃的话,是可以有大效果的。
现下父皇旁边有许多行骗的方士。
如果将事情闹大,不仅可以把咸阳城翻个底,叫所有方士都浮出水面,还能让父皇对方士有所介蒂。
实在是一石二鸟的良策!
扶苏点头称是,“夫人你说的不错,眼下夫君我不能平白咽下这口气,虽然他们三人已经伏法,但想必还有同伙,非要闹大了才能叫他们投鼠忌器!”
郑姬自然不知道扶苏想的是针对方士这个群体。
这时觉得妥帖了些,才放下心来。
甚至聊起了闺中趣事。
“前些天妾身不是织了幅鸳鸯戏水图么,想着给刘大娘欣赏一下,谁知她偏偏要说那是两只野鸡,可把妾身气的不行。
她这个人,总是困窘于后厨之地,见了什么都觉得像食材,妾身与她有些时候真是没法沟通,仿佛不是一个天地下活着的人。
得亏现在来了蒹葭,妾身才觉得多了个志同道合的人,夫君你可是不知道,她这个丫头,学东西老快了……”
对于郑姬的碎碎念,扶苏总是耐心听着。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细细咀嚼,总是会令扶苏觉得别有滋味。
等郑姬讲累了,扶苏就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她有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扶苏要的仅仅是与她交流的过程而已。
……
三日后的凌晨时分,扶苏早早地起床,打理好自己衣着服饰之后,便出门前往咸阳宫。
无他,今天有五天一次的例行朝会。
每每这个时候,文武百官都要早早地在宫道上等候。
而扶苏到时,已经有不少人提前到了。
经过繁琐的宫廷礼仪之后,扶苏等人终于站在了咸阳宫的前殿。
望着台下席地而坐的众臣,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他,嬴政顿时有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便开口聊起了今天的“议题。”
“如众卿所知,朕要在十月岁首之际远赴泰山行封禅大礼,不如众卿家有何建议?”
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率先站出来喊道:“自炎帝,便有七十二王封于泰山的事实,可知这种典礼是自古有之,并且是在泰山周围的部落或氏族自然形成的祭天仪式。
几百年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
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结果被孔子所讥,理由是资格不够。
纵观上下五百年,仅有天下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才可以举行如此国家大典。
也仅有代周而帝的始皇帝陛下,才可以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天下新的君主。
所以,臣下的建议是仿照古藉的记载,行那天行有常的礼仪,方可顺应天道。”
此时便有人出来反驳道:“现下百废待兴,定然不可以太过铺张,似微臣的建议,要用蒲草将车轮子包起来,以免损伤山上的一草一木。
然后扫地而祭,用其简易。
这虽然只是上古时期祭祀山神或祭天仪式的一部分,但未尝不可以效仿一二,以达到与民休息的目的!”
这显然与始皇帝赢政利用封禅展示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期望值相差很远。
他自然是一百个不同意,脸拉的老长,很是不悦。
善于察言观色的中车府令赵高见状冷哼一声道:“此言差矣,封禅泰山乃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举,怎能如此怠慢?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是众望所归,必然是要彰显皇家气魄的,断不可叫天下人看了笑话,以为泰山封禅不过如此!”
赢政这才笑道:“赵高深知朕心也!”
依扶苏看来,这泰山封禅,本质上是要与军事上统一六国相适应的。
寻找全国统一的公认的天帝祭祀地点,并且通过封禅这一举动确定地位,,来促使秦王朝从精神领域统一人心的迫切需要。
恰好符合了始皇帝赢政要求的泰山封禅,则是成为由多神崇拜(如秦的四帝祭祀)向一神崇拜转变的最佳选择。
始皇帝的封禅活动后来虽因儒生们的否定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由此与儒生出现第一道裂缝。
但它毕竟是被齐鲁士人津津乐道的封禅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
但扶苏却晓得,父皇这一举动,其在神权和天命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是难以低估的。
连后世的司马迁亦曰:“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力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弃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也。”
也就是说,连天都站在大秦这一边,六合归一又有什么令人意外的呢?
当然,司马迁这句话大概率是马后炮,但扶苏却是不会否认始皇帝封禅合理性的。
赢政扫视一圈,发现再无人提建议,不觉地有些无趣。
便点名朝扶苏问道:“听说扶苏你最近被方士刺杀,朕甚是气愤,特此要求内史彻查咸阳城内的方士,定要为朕之长子出口恶气!
另外,对于泰山封禅,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建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