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白马续汉 / 第六章:破军冲阵

第六章:破军冲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知不知道塞外道路?”
  公孙续询问张甲,他没忘了他们的本意是抓生口、找向导。
  “小的幼时被乌桓掠去为奴,不单知晓塞外道路,还通晓胡语。”张甲似乎是明白了公孙续的意思,“二位可是大军侦骑?”
  “正是,刘公到任幽州,十万铁骑已在蓟县集结,不日便会出塞,你若愿为向导,引着我们救出公孙降虏,那过往罪责,一并免除。如若不然,现在便可与你主人同去!”
  田豫恐吓张甲。
  张甲心里不屑:现在的大汉要是能聚起十万铁骑,乌桓和二张哪里还敢造反?
  别说是不给乌桓发饷就让他们去打仗,就算是让他们倒贴钱,乌桓也得忍着。
  而自己也就不会在幼时就被掠到乌桓为奴,等了许多年,才被张举念在同姓的情分上救出。
  心中虽是如此想,张甲面上却更加小心:“小的无知附逆,罪在不赦,要是能戴罪立功,自然万死不辞。”
  公孙续与田豫满意点头。
  “只是二位少君,不知我家主人的尸骨……”
  “安葬去吧,快些。”
  ……
  以剑为铲,以手为锄,刨了许久的坑,磨的张甲双手是血,才终将老者的尸体葬下。
  公孙续与田豫,边吃干粮边看着张甲跪别墓穴。
  “国让,此人忠义,定然可信。”
  公孙续指着张甲向田豫道。
  田豫点了点头,眉头却不由皱起,他心中总有疑惑,似乎是忘了什么。
  “给。”公孙续递给张甲一个饼子。
  张甲擦擦眼泪,收收心神,接过饼子大吃几口,唿哨叫来无主的坐骑,三人四马,睡到天明,沿山而走。
  数日后,公孙续望着眼前的乌桓营寨,苦思破敌之策。
  而田豫则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少君,张甲撒谎!”避开张甲,田豫拉着公孙续沉声说道,“要是张举有千骑在前,我们怎么只发现了十几人的马蹄?”
  公孙续精神一震:“国让的意思是……”
  “他埋的可能就是张举!”田豫振奋,“少君,我们立了大功!”
  公孙续看一眼远处的张甲,又看一眼面前的乌桓营寨,忽然,他捂着头一蹲。
  “少君?”
  田豫轻唤公孙续,不明白他为何一脸痛苦。
  过了一会儿,公孙续起身摇摇头:“国让,莫生枝节,打探乌桓情报,我们还要靠他帮手。”
  “少君,你就不怕他是想要为主报仇?”田豫提醒公孙续,“张举自杀,一定是因为我俩追到。要是他想报仇,领着我们往乌桓营寨一进,咱们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公孙续沉默,似乎是这个道理。
  “二位,乌桓布营方位我都知道,要是你们不信,咱们也可以想办法混进去打探。”
  系好马的张甲,走到二人身边。
  听了他的话,田豫给公孙续使了个眼色:你看,这人是想骗咱俩入彀。
  于是,二人的手悄悄摸到了剑上。
  “少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消息断绝。”张甲背对二人,伏在山石旁,望着乌桓营寨的方向,“当务之急,是让白马将军知道有援军,无论援军多少,总也算是一支奇兵,在白马将军的手上,奇兵定能发挥作用。”
  说到这,他叹了口气:“乌桓言而无信,贪至王降而复反,白马将军,这回本不用败。”
  他的背后,公孙续压下了田豫拔剑的手。
  三人一路并行,因为少年被掳为奴的经历,张甲对乌桓的仇恨,对公孙瓒的赞誉可做不了假。
  被公孙续拦下的田豫用眼神向他询问:还犹豫什么?这人就是想害了我们!
  公孙续示意他稍安勿躁。
  “乌桓营寨还是不进去的好。”公孙续对张甲道,“我去告诉我父有援军的消息,你回塞内,去找我族叔公孙子楷,说清乌桓布营,为大军做向导。”
  “白马将军是少君的父亲?”张甲惊讶道,“您竟然亲自出了塞?”
  “我又不是大人物,用不上‘亲自’一词。”公孙续挡住焦急的田豫,对张甲说,“事不宜迟,你先回塞内,只要说了军情,我叔父定然有赏。”
  “不为赏,只求雪我心头之恨!”
  趁着夜色,张甲上马南去。
  “少君,怎么放他离开!”
  张甲一走,田豫立刻开口。
  “他是乌桓营寨里待过,岂不是比我们更知虚实?”公孙续坐在石上擦枪。
  “可他还未归心,少君就不怕他折到乌桓营寨里,说出了我们这两个探子?”
  “他要是愿意回塞内,自然便是对乌桓打心底里仇恨。”公孙续擦完枪头,又挽了挽弓,“他要是想为主报仇,折回乌桓营寨,却不可能比我更早。”
  田豫一愣:“少君何意?”
  “国让,你跟在张甲的身后,他要是想折回,你就杀了他。”公孙续翻身上马,“至于我,要入城去把有援军的消息告诉父亲。”
  “怎么入城?”田豫急问。
  “闯营!驾!”
  田豫连忙扯住公孙续的战马:“少君!”
  “国让,莫要拦我!”
  但他听说自己和田豫迫杀了张举后,那个后世人格又冒了头。
  逼的他一度想要回去割了张举的头颅领赏,而不是再去想什么救父。
  “少君,不是拦你。”见他决心已定,田豫松开战马,“少君,同往。”
  塞外敌境,一路同行,同历生死,所谓刎颈之交,便是如是。
  于是,迎着星光,二人跨马驰向乌桓营寨。
  “换衣服,免得友军不识。”
  将要出山,天色蒙蒙亮,远远看见了乌桓守营士卒,公孙续忽然开口。
  停下马,二少年脱掉毡衣,身穿皮甲,头戴武弁。
  田豫想了一想,从怀中掏出一面旗帜。
  旗帜展开,赤色狭长,上画玄鸟,饰以七旒。
  “你怎么会有边军旗帜?”公孙续询问田豫。
  “我父亲留给我的。”田豫将旗帜系在枪头,“我父从军时,怕自己有去无回,所以就留给了我一面旗帜,教我以忠义报国。”
  “你的字也是那时候给取的吧?”
  田豫才十八,按理说还不到取表字的年纪。
  “嗯。”田豫点点头,忍不住一笑,“我父亲临走时给我取字国让,教我谦逊。他说以后千万不要从军,这种送死的事,还是让给别人的好。”
  公孙续大笑。
  公孙瓒出兵前,也给他说过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名士,而不是苦于军旅。
  这群让儿子不要当兵报国的,全是臭丘八。
  “走吧。”
  “驾。”
  抖擞精神,挟起长枪,迎着朔风,汉旗招展。
  疾驰的马蹄踏碎了晨间宁静。
  把守军寨的乌桓士卒,眼看二骑驰来,不由疑惑:这是干嘛的?
  二骑稍近,看清旗帜,守兵大震,左右疾呼,胡语不断。
  “有汉军!”
  “快逃!”
  “屁,就两个,没有大部队。”
  看清来者只两骑,诸胡方才心中稍安。
  怕什么?大汉早已不是那个打的匈奴南附的大汉!
  虽然认真起来,自己数万人,被白马将军的三千骑打得溃败,但现在不是把他围在了城中吗?
  嗯,想来白马将军已经是汉家第一英雄,不会再有像他那么厉害的了。
  “来者何人!”
  有乌桓高声以胡语相问。
  莫非是来和谈的使节?
  刚想到这,枪头已经刺到了他的面前。
  (唐·《汉燕典略》:张甲,初为乌桓所掳,通晓胡汉之语,明知塞外道路,善领乌桓突骑,治军颇严,独好**。)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