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永庆 / 第十七章 信

第十七章 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北方的夏,有时候总让人觉得是冬日未走,风依旧呼啸,雨仍是刺骨。
  杨树呆在京城外的驿站里,没有进城,他已经呆在这里有俩天了。
  离开苏城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整个大华的文坛也因为一件事情而热闹了起来,或者说是京城变得热闹了起来。
  许许多多的文人早早的来到了京城,明明会试的时间早已过去,殿试也在前几日便结束了,可是这京城之中的文人却更加的增多,老的少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做官的没做官的,总之来了许多,就连街边卖烧饼的大爷也能看的出来,这京城有事情要发生了。
  杨树这天在驿站里,拆了封信件,这信是管范送来的。
  “不拆开吗?”说这话的事袁先生,这次来京城袁先生一直跟随着杨树。
  “只是想先做些准备。”杨树看着信件,轻轻的抚摸着上面的笔记。
  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拆解开来,袁先生却问“我需要回避吗?”
  “不用,先生也可以看的。”杨树说着还摇了摇头。
  这是刘卜助写给杨树的信,先是寄给了去了京城的管范,然后又拜托管范交给杨树,过程十分麻烦,但是大家都懂其中的意思。
  “杨兄,请不必自责。”这封信开篇就这样写着。
  “事情得原委,王府来的人告诉过我,说有人查了那件事情,我猜得到是你,我不怪你,你为人向来洒脱不拘小节,也受不得疑惑,你的天性如此,我的命数如此。
  可还记得那时候,你带我与管兄第一次进勾栏去听曲儿,你总是与我们说你可以白嫖但是没必要,以前不明白你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想想又觉着好笑,常常想起来都会不自觉的笑出声。
  杨兄,你可知道那首诗是有多好?它让我没有错过这个世界最好的姑娘,可惜那位姑娘很聪明,她说,她知道这首诗不是我写的,但是没有关系,既然骗了她一次,不如就再骗她一世吧。
  说真的,我很感动。
  还有,那天你去了王府回来,我知道你心底里有事,可我没问,我也不敢问,我从未见过你那般的悲伤,能把那个故事写封信然后烧给我吗?
  哦,对了,说来可笑,我父亲是个大贪官,很贪的那种,可是我赎如烟的钱是家里东拼西凑,加之大部分还是如烟自己多年存下来的。
  以前我总觉得父亲没有什么大才,可是为官清廉,现在想想,我却是不知道,我父亲到底是不是贪官了,可是刘家却是真真实实的并没有多么的阔绰。
  现在想想,遇见她是极好的,遇见你与刘兄也是极好的。
  可惜了。
  算了,不说丧气话了,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偶尔去我的墓碑前看看,是否有连理枝,是否有蝴蝶,写信烧给我,我好告诉娘子,她总是说羡慕梁祝,总是问我,如果我俩死了,会不会像是梁祝那样。
  其实,我也想知道,杨兄有时间多去看看我吧,来陪我说说话。
  还有,你可千万别下来得太早,我可是会骂你的,别看我平时说话不多,骂起人来可是很利索的,你最好是多娶上几房美妾,儿孙满堂,直到寿命到了,多积攒些故事,下来说与你嫂嫂听,她最爱听你说故事了。
  还有,多劝劝管兄,让他注意节制,身体要紧。
  还有,那首诗实在是太好了,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写的出来的,等你看见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吧,既然如此,身后名我是不会在意的,所以这诗还是还给你的好,我也就不厚着脸皮硬占着这诗了。
  纸张写不下了,不想再去拿新纸了,就到这里吧。
  兄刘清宴,祝弟杨树平平安安。”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袁先生没有刻意去看。
  杨树也没有刻意回避。
  看完了信件,杨树随手就把信放在了桌子上,出了门,去散心去了。
  一路上有许多行人,有的是急着进城去的,有的则是刚好从城里出来。
  驿站的门口就有一个茶铺子,铺子的老板是一对夫妻,年纪三十有余。
  “老板,来碗清茶解解渴。”杨树轻轻放下三枚铜板,在桌面上。
  好像三枚铜板,是所有路边铺子的标准,虽然奇怪,但是杨树从未深追。
  “好嘞,小客官这也是来凑热闹的?”男的这位,很是好客,又或许是现在没有多少客人,乐得清闲,便多问了一句。
  “什么热闹?”杨树笑着问了声。
  “您还不知道啊,听说是南边的一位诗仙老爷,广邀天下的读书老爷们来开诗会。”这老板,一说起话来就如同自来熟一般,随意便坐在了杨树的边上,还回头招呼自家婆娘赶紧上茶,许是女的早已习惯了汉子的这般行径,摇摇头,轻轻笑了笑,端了俩碗茶水过来。
  “小客官,您听说过这位诗仙老爷吗?”这位又神神秘秘的凑近了问杨树。
  杨树心底又是好笑,又是局促的,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多少听过一些,只是不大清楚。”
  “那你可得听我说道说道了,话说这位老爷,可是天上文曲下凡,早就是尘世谪仙,年岁四百有余,白胡须足足有十米开外,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可是德高望重,所有读书老爷都得卖他面子。”这位说着还大口的喝了茶水,用袖子擦了擦嘴。
  杨树看着这架势,知道这老板还要胡编,忍不住打断了他“可我听说,这位诗仙老爷,只是个幼童而已啊。”
  “那怎么可能,这般人物肯定是年长智者,怎么会是幼童呢?小客官您可别框我。”老板说着这话,还讥讽的撇了撇嘴,却又上下打量了下杨树,又问“小客官今年可满十岁了?”
  杨树点点头,又喝了口茶,是苦涩的粗茶,这是他此生第一次喝茶。
  “真是少见,像您这般年纪的孩子,大多与陌生人说话都不见利索的。可是小客官您居然自己一个人就跑来喝茶了,家里人呢?”说完老板还左右张望,生怕眼前这位孩子是与家人走失了的。
  杨树指了指身后那群农夫走贩,道士和尚们“喏,全在那里呢。”
  老板也不知道,杨树说的是哪位,却也没有深究,反正这孩子看上去挺有主见的,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杨树又喝了口茶,然后静静的在这茶铺子坐了好一会,听了听老板的胡话,也见了见往来的各色人士。
  也许是肚子饿了,杨树摸了摸肚皮,起身便走回驿站里。
  一进房间门,把杨树吓了一跳。
  里面有一位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孩童,手脚被缚,嘴里塞了块布,看见杨树之后,这孩子大声喊着些什么,眼泪都挤出来了。
  虽说是塞着布的,可杨树也不知怎么的,听清了些,大致说的是“歪比歪比?”
  杨树有些疑惑,却没有向前去解开绳子。
  又听见“歪比歪比歪比歪比?”
  杨树神色更加疑惑了,凑近了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回了句“歪比巴卜?”
  只见那孩子,像是看傻子似的看着杨树,杨树有些脸红,不好意思似的道了句歉,随即赶紧帮忙解开绳子。
  还好的是,这绳子不是很粗,不然杨树还真不一定能解得开。
  拿出那孩子嘴里塞的布之后,杨树才发现,原来这人还是位女孩,长得清秀可爱,如同自己一般。
  “你刚刚是在说什么?”那孩子整理了下衣服,便问杨树。
  杨树摸了摸鼻头,试探的说“大月语吧。”
  “胡说,我就是大月人。”女孩皱了皱眉头,有些怀疑似的看着自己眼前的少年。
  杨树一巴掌拍在脑门上,得,真有这么巧的事情?
  赶紧岔开话题,杨树招呼着女孩坐下,问她“你刚刚说的是什么?”
  “我叫你赶紧救我。”女孩没好气的说。
  “哦哦,这不是你塞着布,我听不懂嘛。”杨树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女孩瞪直了眼睛看着杨树,问他“你这人是不是傻的?你不会先帮我把那块布拿出来吗?”
  “一时紧张,忘了思考了。”杨树更加的不好意思了。
  女孩也没理他,气鼓鼓的就要走,也没有道谢。
  杨树赶忙问了句“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打开门,还没走,听清了杨树的话,回头说“周怜儿”。
  说完,气鼓鼓的摔门就走了。
  杨树这时候,忘了问女孩为什么被绑在这里,还有那个大月人的身份,还有她为什么不道谢?
  总之杨树就是像个傻子似的站了许久,才想起来追出去问问。
  可惜人早就不知所踪了。
  回到走廊里,杨树才发现,原来刚刚自己去的是甲七号房,而自己的房间则是甲五号房。
  是走错了。
  没太在意,杨树轻轻的回到属于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也不知道是想些什么。
  大月,地处大华东北边。
  是东面十三国之一,也就是天启帝打服了的十三国之一。
  看来这位小姑娘也许就是大月的质子了。
  至于为什么姓周?
  一般来华的他国公主王子,都会被皇帝赐予华姓,毕竟他国的语言在这里是不通用的,姓名当然也是改了会好一些。
  京城接连着金榜题名便是天下诗会,可谓是文坛盛举。
  许多客栈里都住满了人,这些人多数就是来看这场诗会的。
  从前从未有人能举办如这般大的诗会,当然,若是圣人有意,这诗会可能会更加热闹,可惜圣人不情愿。
  京城皇宫,
  这次圣人没有在邀月楼上,反而是在后宫的贤人宫里。
  贤妃,这是六宫里除了皇后与贵妃开外最有地位的人。
  此时吴贤妃正为眼前的这个四十几的男人轻轻的捏着肩膀。
  “这几日,京城里挺热闹的?”说话的是天底下最权重的男人。
  “是的,听说有个什么诗会。”回话的太监却不是姓洪。
  “是我那外甥闹出来的?”圣人又问。
  “是的,闹得挺大的。”
  “算了,随他吧,一个半大不大的孩子,闹腾些也没什么。”
  高高在上的皇帝,倚坐在床榻上,闭目养着神。
  仔细一看,也不知太监是在哪里,明明屋子里,只有一男一女。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