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人说天是会哭的,会哭的稀里哗啦的,会夹杂着沉重的哭声。
杨树知道,那只是下雨了,只是打雷了。
人永远不会知道怎么样选,才会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像路边的花儿,不去采摘,它便会随风飞扬,一直飞到海的尽头,天的终点。
可,花儿或许更想要的是,能在最短暂的一生之中,有人称赞它的美,有人喜欢它的芳香?
又或许,它的纷飞只是为了在某个地方遇上另一朵花,它们会有种子,种子会发芽,会长出一朵花,然后追随着它们曾经的轨迹,也去寻找另一朵花。
杨树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豫州姓柳的姑娘会喜欢哪一个选择。
如果她也有重活一次的机会就好了。
其实,花没有选择,能选的从来不是花,是风,是人。
杨树有些后悔,自己上一次便夺走了那个女人的依托,这一次连这个女人也害死了。
“老太监,我刚刚把那个女人逼死了,过不了几天,我朋友也要死了。”
杨树的语气有些淡淡的,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有情绪还是没有情绪。
有愧疚吗?有的。
可,这件事情不得不做。
有悲伤吗?有的。
可,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老太监轻轻的放下伞。
“小少爷,我一直不明白这雨水是落到了何处?它们铺天盖地的来,待到晴朗又悄无声息的去。”
杨树有些疑惑。
“它们的生命短暂又神秘,一点一滴的砸落在这青石板上,到底有什么意义?”
杨树想了想,说“润物细无声”。
“也许是的,可我还是觉得它们该有属于它们意义,哪怕是人赋予的。”
老太监说完,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俩人三尺之内,均无雨滴,齐齐汇聚成线,如长矛一般,一直击打这脚下的青石板,不过几息,青石板被凿穿,留下一个显眼的窟窿。
“小少爷,你看。它们也能碰碰硬石头。”
杨树惊讶的看着这一幕,许久才冲老太监长辑而拜。
“小少爷,那咱们回家?”
“可你得背我”
“好嘞”
就看见在大雨之中,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监背着一个孩童,慢慢的走着,说着些本该是孩子才会说的话。
“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厉害?”
“不厉害,不厉害,就是些小把戏。”
“你的武功有多高?”
“不高,不高。天底下比我厉害的多了。”
“那你说中四重厉害吗?”
“那肯定厉害啊,那可是一重天。”
“我回头问问我那影卫能不能向你一样?”
“小少爷,你诓我?”
“哈哈,读书人的事情不叫诓。”
“小少爷,真机灵。”
“所以你到底多高?”
“比你那影卫高些。”
“高多少?”
“不知道啊,没打过。”
“改天我让他会会你?”
“小少爷,你又调皮了。”
“那你能不能带我飞?”
“这哪能啊,我自个儿都飞不起来。”
“好吧,我一直想如果哪天能飞就好了,自由自在的。”杨树轻快的,向往的,慢慢的说。
老太监想了想“有个办法感觉上是差不多的,要不试试?”
杨树一直点头,下巴戳的老太监背不怎么舒服。
“坐好咯,少爷。”
只见俩人瞬间消失在街巷,原本的地板全部碎裂开来,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硬生生的把他们踩踏碎了。
......
回到国公府里,还有袁先生在等着杨树的。
如果不是刚刚老太监带着自己在天上飞了一圈,让自己有时间整理情绪,现在哪里还有精神应付袁先生。
“袁先生”
袁先生,静悄悄的看了一会杨树,才说“不错,原本我还想着可能要给你几巴掌,你才能清醒过来。”说完便露出笑容。
杨树有些吃惊“袁先生,我可从来没见您笑过。”
杨树才说罢,袁先生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好了,总是在门口说话也不方便,你也不知道体谅一下老人家。”
杨树这才有些略显尴尬的说“咱们进去慢慢说?”
“嗯”
进了国公府到了后院,杨树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些天在做的事情家里人都一直关心着,母亲早早的就让人准备了暖汤,做好了吃食,院子里点了灯火,备着暖炉。
“娘”
杨树看见母亲脸色不太好,也不敢坐下,就这么等着。
袁先生冲公主作揖。
怀宁公主点点头,还了一礼,才坐下对杨树说“坐着吧”。
杨树这才赶忙坐下。
杨树坐下后又瞅了眼自家老娘,眨巴眨巴眼睛。
“吃吧。”
杨树才动手,先是喝了口汤,又拿起鸡腿来,大口的吃着,果然还是家里的饭才吃着香。
袁先生和自家老娘静静地等着,直到杨树吃舒服了,才说话。
“怎么,汝阳王府的厨子不如我们的?”这话是自家老娘问的。
杨树大大咧咧的擦着嘴,扣着牙齿缝,略带轻蔑的回“当然不如,差的远了,特别是那的月景比起我家来说天差地别。还有那里的人看着令人反胃,恶心死我了,怎么吃的下?”
“听说,你想把那边的管家换来我们府上?”
“说笑话的,我们家都是袁先生管事,要是真换,袁先生还不得拿板子抽我?”
袁先生又流露出笑容,悄悄挥了挥手,下人们都走了,只留下老太监一个,老太监冲怀宁公主点点头。
怀宁公主没对杨树说什么,反而对着袁先生说“麻烦先生了。”
袁先生回“应该的。”
袁先生知道该自己做事了,收敛了笑容,问“事情如何?”
“王府里不是有你们的人吗?先生多少该猜到些的吧。”
“不错,心思还算健全。”袁先生点点头,又说“多少知道些,还是得听你详细说说。”
杨树趁着事情过去不久,脑子还算记得清楚,仔仔细细的把事情说给袁先生听。
“最毒妇人心,她想让你足够愧疚。”听着袁先生说这话,杨树突然一惊,赶忙看向老娘,只见自家老娘眼观鼻。
“这我还是清楚的,她想让我帮她记下仇恨,想在我心中留下一根不得不拔的刺。”杨树见老娘没有异样,点点头。
“所以这个女人的话,多少真多少假?”袁先生又问。
杨树想了想“这些不重要。”
袁先生点点头。
杨树又说“她的目的是要我报复汝阳王府。”
“对”袁先生停顿了一会,接着说“你待如何?”
杨树对答“这是阳谋,就好比王妃的借刀杀人,我不得不做。”
袁先生没有意外,自己家的孩子脾气如何,他还是明白的。
“那些话里边还有能用得上的吗?”袁先生又问。
杨树沉静了下来,仔细回味那些话,想了许久才说“她告诉了我证据在哪里找,她与她娘在王府生活了那么久,一定有人知道些东西,人只要存在过,在隐秘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与痕迹。”说着这话的时候杨树还看向老太监在的位置,只是老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杨树越说心里越明朗,赶紧就问“如果我现在快马加鞭,多久能到京城?”
“来不及了,还记得我对你说过,来了俩个太监和一个侍郎,为的就是拍板定案,刘家的人可以到京城再查,那个青楼女子却是来不及了,当今圣人权势重,皇家的脸丢不得,下来了明旨,那女子交由应天府审,活不了几日了。”
杨树又问“飞鸽传信呢?”
袁先生摇摇头。
杨树又问“能不能挡住?”
袁先生说“没有人能挡,人命事小,越权事大,你可以错,你父亲不能犯错。”
“没有余地?”
袁先生摇摇头,又说“吃饱喝足了?”
杨树回答“足了。”
“去见见你那位朋友?”
杨树点点头,便去了院子里一间稍显偏僻的房间,房间里有灯光,人没有睡下,正坐在桌子边上,似乎是在等人。
“吃过东西没有?”杨树看到刘卜助在等自己,也不意外。
“我听袁先生说了,你去找了她。”
杨树有些为难的说“对”。
“她愿意出面作证吗?”刘卜助有些着急的问。
“吃过了吗?我让人给你送些过来?”杨树岔开话题。
刘卜助不是傻子,多少猜到了些“事情没有余地了?”
停了许久,又深深吸了口气。
“杨兄,自打去年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与我和管兄不一样,天大的事情在你眼里都不会有半点犹豫。如今你这般作态莫不是寡妇新买的黄瓜带刺——急躁不安?”说着这话还轻轻笑着。
杨树面容有些苦,却也笑着说“这话可是我教给你的。”
刘卜助给杨树倒了杯水,杨树不喝茶的,所以早早的就备好了清水“我可从来没想过要学。”
杨树瞬时便笑容满面,俩人相视大笑,笑了许久。
“杨兄,我想见见她。”刘卜助叹了口气。
“好。”
“杨兄,若我与如烟有了孩子便叫刘树如何?”
“你这是占我便宜?想做我爹?”
“哈哈哈,没有的事。”
“留不住,我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你这小子心眼忒坏。”杨树摸了摸杯子,淡淡的说。
“那行,你做我爹。以后你要是有了儿子,就告诉他,他的字是清宴,我定下的。如何?”刘卜助笑哈哈的又说。
杨树眨了眨眼睛,想着不吃亏,就答应下来。
这时候,传来敲门的声音。
刘卜助起身走到杨树面前,小声说“我与杨兄见面,是老师的意思。”
杨树没多问,拍了拍老友的手。
只见刘卜助长拜“珍重。”
杨树也拜“珍重。”
杨树出了门,原来敲门的是那个不知去了哪里的老太监。
老太监凑近了说“王府那边有话传来,公主让我告诉你,怎么决定是你的事情,但是要记得你爹给你留的话。”
杨树点点头,便说“什么话?”
“王妃说,她喜欢小少爷讲过的一个故事,蚌不想让鹬吃掉自己,鹬也不想饿死,俩者相争,最后唯有渔翁得利的故事。”老太监说完又问“要回话过去吗?”
杨树摇摇头,却听见屋子里传来“杨兄珍重。”
杨树没回答,带着老太监要回院子里,因为袁先生还在等。
老太监问杨树“这是?”
杨树边走边说“刘清宴想让我收手。”
“王府那边也是这个意思。”老太监说。
“王妃不是爱听故事吗?你替我去告诉她,有个故事叫做覆水难收。”杨树说完就到了袁先生这里。
明明刚才杨树还摇头。
老太监看着怀宁公主,公主点头,老太监又匆匆出门了。
“袁先生。”杨树喊了声,又对先生作揖,又对自家老娘作揖,才自觉的坐在凳子上。
“如何?”袁先生问。
“我想先问问先生,刘清宴的老师是谁?”杨树问。
袁先生问“可有说是哪一位?”
“让他接近我的那一位”杨树知道有些东西袁先生也好,老爹老娘也好,早就查清楚了。
“当今左相贾之之。”袁先生答。
杨树点点头,这才慢慢的说“死志已生。”
袁先生点头,又问“你让杨公带的什么话?”
“覆水难收。”
袁先生这时候才笑了起来,又对怀宁公主说“足够了。”
杨树不明白什么意思,却又好像明白了一些不明白的东西,细细的看着袁先生。
“接下来,无论你想怎么做,杨府所有人都会为你做好这件事情。”袁先生说完这话又说“不仅仅是苏城的杨府,还有京城的杨府。”
“我记得先生说过我父亲不能错,我可以错?”
“对。”
杨树得到肯定的回答,就问自家老娘“能把杨公借我吗?”
怀宁公主点头。
杨树又对袁先生说“杀人的时间定了吗?”
“一有消息我会告诉你。”
这一晚杨树与袁先生聊了很久,直到天明才去休息。
杨树的母亲也一直旁听着,未曾离场。
这一晚有很多信鸽从杨府飞出,有的去北边,有的去南边,有的去了西边东边。
收到信的人都是些当地有些名气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