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开局成为废材皇子 / 第六章 考验

第六章 考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哲和老太医商议之后,决定哪怕是欺君,也要想办法联合太子让皇上坚持老太医等人调治之法,哪知道匆匆忙忙去东宫,得到的消息却是太子去了乾清宫领罪,于是他立刻又急忙敢去乾清宫,结果在门口遇到了王安,也没等王安开口,急忙道:“太子殿下可在乾清宫内?”
  王安道:“是,现在正陪着皇上说这话呢。”
  方从哲心里一急,一提袍子,就要朝里面闯,王安连忙拦住,道:“方大人,皇上和殿下父子可难得如今天这般亲近,方大人还是别去打扰为好,若是有什么事情想问的不如直说,或许下官知道。”
  方从哲停了下来,看着王安,惊讶道:“王大人知道我为何而来?”
  王安点头道:“下官或许知道。”
  依旧是这种有些模棱两可的回答。
  方从哲道:“那好,不知道太子殿下在皇上面前说了什么?皇上又打算如何惩处太子?”
  王安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对皇上说了不少话,不过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三个字:信良医。不知道这三字,可否让方大人满意?”
  “信良医?”
  方从哲回味这话,道:“可说这谁是良医?”
  王安道:“太子殿下说这话是他梦中老神仙所说,至于这谁是良医,那自然谁能治好皇上的病谁就是良医。不过被太子殿下打了的崔文升和李可灼自然便不是。”
  方从哲接着问道:“太子是来领罪的,不知道皇上打算如何惩处太子殿下?”
  此刻他多少也放下心来,虽然和自己所想的多多少少有些区别,可毕竟还是和自己的想法一致。
  王安道:“原本皇上可没打算要惩处太子,不过殿下自己坚持要自己惩处自己,说他打了人,那就是犯了本朝律法,若是不惩罚难以服众。皇上不得已这才下旨,罚太子俸禄半年,闭门思过一月。”
  方从哲连忙问道:“果真如此?”
  王安道:“难道下官还会骗首辅大人不成,下官这就去准备圣旨,待太子殿下返回东宫,这圣旨也就回到了。”
  方从哲闻言心里突然有种送了一口气的感觉,太子自愿领罚,也正如圣人所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此一来,那些蠢蠢欲动之人想必也不敢在此事上面在做文章,而太子反应速度之快倒也完全出乎意料。
  见方从哲面带思索之色,王安也不多言,一拱手,道:“下官告退。”
  …………
  当莫非从乾清宫回到东宫的时候,这前脚刚到,后脚这圣旨也就来了,圣旨里面的措辞语气非常重,狠狠的把莫非责备了一顿,然而处罚也不过是之前说好的闭门思过一月,罚俸禄半年,对于莫非而言这完全就是不痛不痒。另外一方面,王安也安排人去给崔文升和李可灼两人送去了礼物,说是皇上的心意,并嘱咐他们好生修养,这种感觉就好像孩子打了人,当老子的去赔礼道歉一样。
  莫非现在虽然是太子,可是朱常洛可并不只有一个儿子,没登基之前,谁是皇帝都说不清楚,因此在莫非早上打了人之后,立刻有人觉得机会来了,写了折子,打算狠狠的参一本。
  这些奏折在第二天的时候先是被送到了朱常洛的手里。
  朱常洛一一看了过来,缓缓放在桌子上,微微闭上眼睛想了想,道:“没想到朝中居然有如此多人想要朕惩处太子以正国法,不过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是别有用心?”
  王安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常洛道:“朕万历二十九年被册封为太子,至今已经十九个年头,虽贵为太子,可那天不是过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事,被群臣上书数落不是。”
  刚刚从太子晋升成皇帝,朱常洛对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那种日子可依旧历历在目。
  说到这里,朱常洛把手里的奏折桌子上一摔,有些生气道:“这其中居然有人想要朕罢了太子。你自己看!”
  朱常洛生气并非这些人折子里面说太子打了人应该受到惩罚,而且生气有人因为此事就要罢了莫非太子之职,这就好比用了一把刀狠狠的捅了一下朱常洛的痛处。
  王安拿起折子,翻了一下,道:“写这折子之人是礼部侍郎黄立极,为人严谨,做事也谨慎,也不爱出风头,如此严厉指责还是第一次。而且他身为礼部侍郎,太子殿下打人他上折子训斥也并无不妥,就是措辞严厉了些。”
  朱常洛点点头,想了想,道:“让把这些折子交给太子,看他怎么处置。”
  王安惊讶道:“皇上这是?”
  朱常洛挥挥手,并未回答,道:“去吧!”
  “臣遵旨!”
  王安答应道,弯着腰退出了乾清宫,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皇上对于太子的一个考验,而这个考验便是正是来自太子负荆请罪,可至于如何才能皇上满意,估计也只有皇上自己才知道。
  王安派去的人叫魏朝,王安的心腹之一。
  半个时辰之后,魏朝带着折子来到了东宫前。
  “魏朝?”
  莫非心里想了想,这才想起来,道:“让他进来吧”
  魏朝之前也侍奉过朱由校一段时间,不过现在被调去了司礼监,李进忠能进入皇宫也是由他引荐,他也多次向王安推荐李进忠,现在李进忠能伺候在李选侍的身边也王安安排。
  太监的晋升方式和朝廷官员有很大区别,跟对了主子,自然就升迁得快,比如说王安,他很早之前就是朱常洛的伴读,后来又在国本之争和廷击案中出过大力气,这才有了今天权势和地位。
  不一会,刘时敏便领着一人进来,此人已经中年,见了莫非连忙跪下,道:“臣魏朝见过太子殿下!”
  “好了,起来吧!”
  莫非说到,端坐在椅子之上,问道:“起身说话。”
  魏朝站了起来,从衣袖里面取出几本折子,双手捧着递上,道:“昨天之事朝中有大臣妄做非议,这折子已经被臣扣了下来,请殿下过目。”
  “扣了下来!”
  莫非心里疑惑道,不过细细一想,之前朱由校还是皇长孙的时候,这魏朝也伺候在身边,站在自己一边把对于自己不利的折子给扣了下来仿佛也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这个时候他是在帮自己?心里思索片刻,莫非道:“递上来吧。”
  魏朝把折子递了上去,莫非也就一一翻看,实际上几本折子内容也差不多,就是数落自己身为太子言行不端之类的。
  折子一一看完,在看看上折子人的名字,黄立极、姚宗文、张修德等等。
  莫非合上折子,抬头问道:“那么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之前这朱由校遇到问题就率先问自己,魏朝也已经习惯,然而这次却不一样,皇上让自己把奏折带来,可没有让自己多嘴的意思。而这慈庆宫里面到底有多少耳目谁也说不清,若是自己贸然开口,很有可能让皇上龙颜大怒,到时候吃不完兜着走的可是自己,自己好不容易才混到如今这个地位岂不是毁于一旦?
  可要是他问自己若是不说的话,这也太反常,会让他怀疑,心里盘算片刻,魏朝道:“太子殿下虽然打了崔文生两人,可皇上已经下旨处罚,这些人却依旧抓着不放做事可恶,下官以为要严惩!”
  说罢,略微有些心虚的魏朝抬起眼皮瞟了一眼自己面前的莫非。
  映入眼帘却是莫非眉头一皱,这让魏朝心里一惊,难道说这太子殿下觉察到了什么?
  莫非此刻心里的确有几分疑惑,疑惑的时候也就习惯一皱眉。
  疑惑的是魏朝所谓的严惩,总觉得有些不对。
  为什么不对?
  很简单,魏朝伺候在王安身边多年,能在这后宫之中得到王安赏识,混得风生水起可不是靠匹夫之勇,那还是得要脑子才行,自己现在不过是个太子,根本就没权处置这些人,在宫中混了这么多年的魏朝难道不知道?
  既然知道的话,他为何如此说?那么很有可能便是他害怕,不得不如此。
  而让他害怕的这宫中大概也没几位,其中一位便是当今的皇上朱常洛。
  换句话说,这些折子不是他魏朝扣下来的,完全可能是朱常洛让他故意拿给自己看的,目的也即是想看看知道有人在背后参自己的时候自己的态度,颇有试探之意啊。
  想到这些,莫非心里顿时透亮,拿着手里的折子起身,直接交到了魏朝手里,叹口气,道:“忠言啊,特别是这位礼部侍郎黄立极黄大人,言辞虽然犀利,可忠言逆耳,本宫也是知道的。”
  接着看向了刘时敏,道:“去准备几份礼物,给这些大人们一一送去,就说他们所谏之言本宫知道了,父皇命本宫闭门思过,这些天本宫定多读圣贤之书,反思自己的鲁莽之举,也请诸位大人多多监督,以正举止言行。”
  说完这些,莫非都觉得自己真是假得不得了,明明心里不高兴,还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来。
  至于这送礼,表面上是感谢,实际上还有几分警告的意思,换句话说:你们在背后说本宫的坏话,本宫可都知道了。
  刘时敏答应道:“是。”
  魏朝感觉自己好像听错了一样,问道:“那这些折子?”
  莫非道:“不可扣留,如实上奏。”
  “是!”
  魏朝答道,接着行礼道:“下官告退!”
  “慢着!”
  莫非叫住了他,道:“对了,熊廷弼这人你可知道?”
  魏朝道:“知道!”
  莫非道:“他现在可否还是坐镇辽东?”
  朱常洛驾崩之后朱由校登基,因有人构陷熊廷弼,他被朱由校革职,换成了袁应泰,结果最后沈阳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自杀。
  现在朱常洛不会死,自己也依旧是太子之身,那么熊廷弼应该也不会被革职才对。
  莫非如此一问,也就是想要确定一下。
  没想到魏朝却一脸的犹豫之色。
  莫非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连忙问道:“难道熊廷弼已经被革职调离了辽东?”
  魏朝道:“这倒还没有,不过……据下官所知,朝中不少人都上折子弹劾熊廷弼,但这些事情都发生两月之前,当时先帝在位,下官并未在司礼监任职,具体情况还需要在打听一下。”
  莫非道:“速速打听,尽快回话。”、
  魏朝答应道:“是,下官立刻去打听,下官告退。”
  等魏朝离开之后,莫非朝椅子背后一靠,事情发展远远出乎了自己想象,原本还以为熊廷弼是被朱由校给革职的,现在事情居然好像提前了。
  若由袁应泰替换熊廷弼镇守沈阳、辽阳,结果很可能依旧是沈阳、辽阳相聚被攻破,袁应泰最后自杀。
  那自己明明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仍由事情发生?那自己穿越来到这明朝,目的难道仅仅是为见证历史的发生?还是以太子之身?若正是如此,以一普通人身份便可,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朱常洛自己都可以救,那么这熊廷弼自己是不是也能让他不被革职?依旧镇守沈阳辽阳,这结果会不会有所改变?
  莫非脑子里面现在充满了无数的问号,就好像摆在自己面前有很多条路,其中一天自己知道结果,而其他那些路都充满了未知,自己一旦选择了那些路,历史若是发生改变,自己也不知道是冲着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
  一时间,莫非自己都有几分迷茫。
  另外一方面,魏朝离开了东宫之后并没有返回司礼监,而是带着折子来到了乾清宫。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