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收藏在我国历史久远,故事较多,老古玩们说收藏,要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起。
秦始皇焚书,亦称焚典,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起因是:博士淳于越根据古训,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采纳了这一建议。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因为方士、儒生求仙药不成,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史称这一事件为“焚书坑儒”。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我国所实行的是君主****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体,不再是分封制。
焚书和藏书怎么联系起来呢?旧书行人说,秦始皇焚书,不准谈论《诗》《书》。秦人便藏书于二酉、隐学于二酉。二酉指大酉、小酉两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山洞。相传小酉山石穴中藏书千卷,《太平御览》记载,秦人隐学于此。后来便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书通二酉”比喻藏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北京琉璃厂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文化街,自乾隆时形成自今两百多年来盛名不衰,这里古旧书店用“二酉”起字号的在明朝就有,“老二酉堂”、“二酉堂”、“二酉斋”等字号在琉璃厂没断过。
我国自汉代,历代王朝宫中收藏珍贵图书,设秘阁,同时在皇宫中收藏大量奇珍异宝、书画和工艺美术珍品,这些是收藏在皇帝、帝后、皇妃手中和皇宫内院、御苑之中。虽然改朝换代时都注意接受保管,但也屡遭劫难。东汉末年,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军进驻京都洛阳,遭群雄攻击,岌岌可危,他于初平元年(190)挟皇帝与百官迁都长安时,洗劫火烧洛阳,皇家珍藏被烧毁。这是我国首次书画文玩的大劫难,第二次则是公元554年梁元帝萧绎焚烧字画典籍14万卷。
萧绎(508年―555年)幼年时一目失明,人称“独眼龙”皇上。当时的人传说这位皇上有“三绝”:性不好声色;工书善画;自图孔子像,为此赞而书之。萧绎逼死他爹梁武帝萧衍,依附西魏,消灭宗室势力,在湖北江陵即帝位。
萧绎收藏书籍多,他自己的著述也多,有430卷著作。其中著录碑碣石刻有120卷之多,还有《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荆南志》、《古今同姓名录》、《补阙子》等书,传留下来的有《金缕子》辑本宋版书。其余的书全被他烧毁。萧绎焚书,有段真实故事: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宇文泰遣于谨会同雍州刺史萧詧伐梁。这位独眼龙皇上不调兵遣将迎敌,却在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听讲;魏人百道攻城,皇上观看攻守阵势,即景生情,口占为诗;及城陷,皇帝叹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于是,他将皇家内府收藏的书籍字画14万卷愤然付之一炬。他自己被俘后被杀死。所幸有魏将于谨从火炉中抢出四千余轴书画,未被烧毁。这就是继秦始皇焚书后历史上文物收藏的第二次大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