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个过硬的战斗集体是由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带出来的
林县民兵团
我们林县民兵团,在参加修建焦枝铁路会战中,狠抓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以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带动群众思想革命化。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经过六十天的激烈战斗,胜利完成了本工段二十万路基土石方和六座桥涵任务。并且先后派出一千八百名指战员,参加了红涧大桥,月山枢纽站,黄河大桥,沁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今年三月二十八日,又挥师南下,参加了小丁斗隧道大会战。
焦枝铁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修建的,要带领全体民兵完成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必须首先搞好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因此,进入工地第一天,团党委就举办了学习班,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和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以及有关三线建设的重要指示。通过学习,提高了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克服了那种“临时班子没几天,完成任务就交班”的错误思想。大家说:‘“我们修建的是战备路,干的是土石方,打的是政治仗”。一个过硬的战斗集体是由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带出来的。
我们在抓领导班子革命化的同时,还抓了组织机构革命的建设。在人员编制上,力求精简。团部四个组一个卫生队工作人员二十一人,加上通讯员,邮电员,,广播员,等总共三十六人。其中国家干部二十二人。在这机构小,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所有干部都深入下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下面问题解决了,上面工作就少了。我们团机关每天除留下必要的值班人员以外,所有人员都到工地和民兵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谈心,同作思想工作。民兵们反映:‘“到团部找不到人,在工地面对面,处理问题很及时,有事情谈谈很方便。”
我们把办公室搬到工地,把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团领导成员共九个人,分段负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扎根连队和民兵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商量解决问题,这样,对各种问题就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施工开始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一无图纸,二缺钢筋,水泥和木材,是等,还是干?”工作遇到问题,我们就依靠群众,发动民兵,群策群力,解决难题。我们深入群众座谈访问,开调查会。七连政工员乔国同志说:“上级要求速度在加快,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等,应该就地取材把工程建。”十四连老石工申志华说:“三材暂时没有运到,遍地石头用不完,我们可以修石头拱桥代替水泥盖板桥。”群众的一席话使团领导受到很大教育。根据群众意见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并且进一步发动广大群众讨论方案。广大民兵群众表示:“没有技术干中学,没有图纸自己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头拱桥代替水泥盖板桥。
施工中,没有木材作拱模就用土石填胎代替。没有铁板和灰浆,就用井石代替。没有机器垒彻,就用瓦刀模灰。铁工班连夜赶制了四十多套凿石工具,十一,十二连,十四连三百多人连夜彻明锻料石。他们说:“手嚰破,眼熬烂,日夜不停把石头锻,宁肯三个昼夜不睡觉,任务也要提前完。”两昼夜就锻石料一千余块,合一百一十四立方。三个洗选场的民兵,自动利用下班和放炮时间,向建桥工地捎运片石,结果是一天挖基,两天垒砌,四天时间建成了一座石头拱桥。节约全部钢材和木材。省,师领导各级首长很支持我们,并在平宝现场会议上给与了我们极大鼓励。全体指战员信心更足,干劲儿更大。其它五座桥涵,一齐上马,全面开花,奋战四十个昼夜就全部建成了。广大民兵看到自己勤俭建成的一座座桥涵,高兴地说:“自力更生就是好,三材不足也能搞,人民群众威力大,再大困难能攻下。!’‘
谷堆山,山陡如壁,石硬似铁,当地群众反映说:“要登谷堆山,无绳别想攀!”就在这座山腰上,要劈开一条三十三米高,二十八米宽的列车通道,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劈开谷堆山的战斗打响后,面临的困难是山下近百米处有座小山村,施工不能放大炮,这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团长张中合,副团长杨伏栓卷起铺盖卷,在山前搭起工棚,安下营盘。和民兵一起召开干部,民兵,技术员三结合的“诸葛亮会”,大家出谋划策终于创造了由一层打炮眼,到多层打炮眼和打平炮放闷炮的办法。这样不仅工效高,而且做到了安全施工。
大家豪迈地说:“会战民兵学愚公移,誓与愚公比移山,山高没有干劲高,,石硬没有斗志坚,铁臂劈山修铁路,定叫谷堆把路开!”民兵们腰系绳索,凌空作业,打眼放炮除险撬石。年过半百,体弱多病的团长张中合同志,在谷堆山奋战的六十多天里,他除了开会占去十一天时间外,日日夜夜战斗在山上,每天他上工最早,下工最晚,哪里艰险哪里去。每次放炮,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曾经两次在工地晕倒,扒崖除险时候三次险些随巨石滚下来。民兵同志关切地劝他休息,他说:“干革命就要冒点风险,哪有打了保票再干革命的。”
一次爆破出现了瞎炮,跟班作业的副政委郭伏楸同志,一个箭步跨在爆破队员前面,去处理瞎炮。当他正排瞎炮时候,听见了导火线吱吱的燃烧声,瞎炮就要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他周围的其它阶级兄弟,他便高喊:“同志们,快躲炮!”同志们刚躲开,他自己离开炮位只有八米远,轰隆一声瞎炮爆炸了,飞石雨点般的落下来,面对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他勇敢沉着,紧贴山崖,闪过一块块飞石。脱了险的同志,见他浑身尘土像个泥人,感动地说:‘“老郭,你真了不起!”他说:“为了工程,就是奉献生命也心甘情愿!”
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民兵同志的干劲儿更大了,零下十度不停工,八级大风顶着干,抢晴天,战雨天,夜里还要顶半天,晚上没有电灯就提着马灯干。在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和英雄事迹。民兵袁周明,每次放炮后,趁大家下班吃饭之际,他总是腰系绳索,攀登悬崖排险石。有一次他正在用力撬一块被震活动的巨石,不料崖上又掉下一块石头,正打在他的安全帽檐上,同志们说:“要注意安全!”他说:“自己但点危险,能让同志们安全施工,这是我的责任!”经过六十听我的奋战,终于栏腰截断了谷堆山。
团队几个领导同志,,遵照毛主席“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的教导,除抓好分工的工作,都抓有样板,培养了各种先进典型。如十一连的战地鼓动工作,五连的革命干劲儿,一,二连的工程质量,五连的安全施工等。点上的经验总结出来,用现场会,广播,简报等形式及时在各连推广。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在小丁斗隧道掘进施工中,团部发现爆破队在打眼,放炮,装药,放炮上有所改进,就抓住这一典型不放。并研究决定让团长张中合,参谋长张加才同志深入爆破点具体帮助,精心培养,从钻头到炸药的包装等进行一系列改进,创造了一茬炮掘进三米一的高纪录。隧道指挥所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掘进速度大大加快,接着又取得了单巷日进十米零五的新成绩。
在小丁斗隧道二期掘进施工中,一次发生塌方,参谋长张加才同志第一个冲进险区,看到一根支撑横梁被压断了,大塌方就要出现,他立即抱起一根大圆木,用尽全力去顶,这时候一块斗大石头擦身而下,。同志们看他处境很危险,几次要去换他,他坚决不同意。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四个小时激战,终于制止了塌方,保证了隧道掘进的顺利进行。
为解决好他点带面的关系,他们采取了三上来三上去的办法。即:“把下面需要统一研究的问题,集中上来,统一研究,拿出意见,再到下面去贯彻。把个人在抓点中发现的典型经验,集中上来,总结提高后,再到下面去推广。把下面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集中上来,通过集体研究,形成决议,再到下面去执行。民兵们反映:“领导深入基层,工作抓住典型,******思想挂帅,照得全团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