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千年梦圆 / 第七章 发扬愚公精神 大战申岭隧道

第七章 发扬愚公精神 大战申岭隧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申岭隧道白降河大桥工程指挥所
  申岭曲线隧道位于伊川,汝阳两县交界的摩天岭上。全长一千一百三十七米。开挖土石方七万九千多立方米,灌注混凝土二万九千八百立方米。这座隧道地质非常复杂,风化石,僵石棚,流砂层和粘土交加,还有大量的地下水,是一个“四处渗水流成河,地质复杂塌方多”的险要地方。担负这座隧道施工的铁四局一处三大队一分队,四大队二,三分队的广大职工和伊川,临汝,偃师民兵团的指战员。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起,到一九七零年六月二日,经过六个多月时间的英勇奋战,胜利建成通车。
  远在云贵高原的铁四局一处四队二,三分队的全体工人,接到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的命令后,欢喜若狂,闻风而动,日夜兼程,到达洛阳后,不顾征途的疲劳,扛着行李,工具,步行百余华里赶到工地。到工地后他们不顾脚打泡,腿跑肿,放下行李就投入施工。女工班和男同志一样进行紧张施工,工地上一时没有工棚,就冒着风雪睡在工地,吃在野外。他们豪迈地说:“******思想暖心窝,千里征途一路歌。胸怀朝阳建三线,任务艰巨苦也乐。”
  施工中,广大工人,民兵面对申岭隧道“地质复杂塌方多”的特点,把工地变成锤炼红心的熔炉,战斗的阵地,锤炼意志的战场。一次放炮后发生大塌方,老工人共产党员朱眧明,不顾个人安危,带头冲进塌方险区进行清理。伊川民兵团五好民兵柴义龙,在战塌方的阵地中两次被塌方冲倒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又第三次冲进塌方。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战胜了塌方。
  临汝民兵团五好民兵刘丙心在战塌方中,不怕苦,不怕死,为申岭隧道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父亲刘老九坚定的说:“丙心为工程而死,死得其所。他没有完成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我去完成。”他走上儿子的战斗岗位,英勇战斗,顽强不息,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在施工突击战中,几天几夜,不下火线,并把发给他的抚恤金拿出来买了解放鞋送给民兵通知。大家称他是“人老心红”。
  由于广大工人民兵无限忠于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证了申岭隧道高速度,高质量,低造价地胜利建成。
  申岭隧道开工时,一没有图纸,二没有机器,三无材料,四无照明设备。广大工人民兵发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这可能是,条件自己创。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土法上马,土洋结合,攻破了一道道难关,夺取了一个个胜利。
  没有图纸怎么办?敢不敢开工,能不能开工?有人说:“这么长的曲线隧道,技术复杂,没有图纸不能干,出了问题怎么办!”工人,民兵说:“我们同帝修反抢时间,干就是革命。等就是爬行。为了工程再加快,管它困难千千万,千斤重担我们担。”于是组成了老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调查小组深入现场观察。当看到设计部门预先设置的中心桩时,老工人高兴地说:“只要有中心桩就可以开工,地层不清可以边挖边研究对策。”就这样三个斜井,九个直井先后开挖。等到接到图纸时,已经挖进十几米了。
  没有机器能不能挖井?迷信机器的人说:“没有机器,要挖几十米的直井,斜井不行。”广大工人,民兵迎着困难上,条件自己创,没有机器土法干,没有风镐就用手镐,没有风钻用钢钎,没有卷扬机用大绳拉,没有斗车用筐抬。他们发扬愚公精神,每天挖山不止。井越来越深,水越来越大,整个工作面成了大水潭。为了保证工程进展,没有抽水机,他们硬用水桶一担一担爬上四十五度的陡坡把水担干。肩膀压肿了,脚冻裂了,忍者剧痛,坚持战斗,终于排除了积水。同志们兴奋地说:“数九寒天鏖战急,,手脚冻裂何所惧,出身汗水滚身泥,思想插上大红旗。”
  工程材料一时间运不到规定,支撑木不够用,就节约与材,合理用材,利用废材。懂得土层的老工人汇聚一堂,开“诸葛亮会”,逐井研究,土层坏的,全部使用支撑木。土层好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用或者少用支撑木。有的分队拆了工棚,腾出床板,甚至把脸盆架也拿出来用在工程上。就这样一颗红心两只手,夜以继日地在申岭隧道里艰苦奋斗,于一九七零年二月十一日,打通了上导洞。
  申岭隧道的工程任务完成百分之四十的时候,工人,民兵们提出了“大战四月,决战五月,六一打通,确保七一通车”战斗口号。
  为了隧道工程变成人民战争的广阔战场,工人民兵们采取多挖井,扩大工作面的办法。先后挖直,斜井三十六眼,再加上进出口共三十八个工点。会战大军由原来的两千人,猛增加到一万人。扩大工作面后,个人,民兵敢于革命,大胆革新,解决出土,下料问题。他们自己制了土罐笼,竖起了大型龙门架,用拖拉机带替卷扬机拉斗车出土,大大提高了出土速度。并且,自己创造了输料漏斗,使混凝土在井上拌和后,通过直井直接漏到车子上,提高了工效四倍,解决了下料关。大搞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革,促进了工程大大加快。日进洞成洞达到了十三米七。日出土达六千车,日混凝土拌合量达万盘以上。
  人民战争越打越大,把一切束缚群众手脚的旧框框都砸烂了。在打拱圈时,钢拱架不够用,工人,民兵敢想敢干,经过实践,打破了二十四天才能拆除的常规,逐步改为十二天,九天,六天拆模,增加了拱架循环,加快了圈拱速度。
  拱圈打好后,创造了中槽大开挖,落底到仰拱的快速作业法,把隧道的单项作业变成平行作业,节省了大量的下导支撑木。在开挖,灌注马口边墙时,打破了“马口只能一个个的开,一个一个的灌”旧框框,改为双马口同时开挖,一条灌注,施工效果很好。
  在施工的关键时刻,伊川,汝阳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大力支援,他们踊跃參战,对工人,民兵鼓舞很大。由于会战大军英勇奋战,各个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大战四十天,全部完成了申岭隧道的整个施工任务。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