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豪杰 / 第二百零六章 联墨

第二百零六章 联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孟德兄,这你可太不厚道了。”
  
  在醒悟到其中蹊跷后,张煌忍不住对曹操苦笑埋怨。
  
  不可否认张煌的确对第五宫元抱着必杀之心,哪怕借助何进大将军的力量也无有不可,但这并不代表他原因身处风口浪尖。天晓得那第五宫元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重新开始注意他?
  
  被第五宫元重点关注,一想到这件事张煌就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面对张煌的埋怨,曹操笑了笑,提醒道:“此处非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安妥之地再做详谈。”
  
  “安妥之地?”张煌嘲讽般地笑了笑。
  
  在满天都是“浑天仪”监控的雒阳,除了各家各府造在地底下的密室,能有什么畅所欲言的安妥之地?
  
  大汉的雒阳,那可是比先周的幽京更加严于控制言论的地方,当年张煌初至雒阳的时候,亲眼目睹几个喝醉酒抨击朝政的书生当场被巡卫抓走,其中有一个甚至当场被打到半死。
  
  这种监控制度,已不算是厉政,而应该称呼为暴政
  
  不过出乎张煌意料的是,曹操并没有带张煌去哪家府上的密室,他径直带着张煌来到了一座极为大气的建筑群落前。
  
  “这是……”
  
  张煌环首望着四周那广阔的由青石铺成的广场,只见广场上骈罗相接地立着许多一丈高四尺广的青石碑,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石碑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八分隶书。
  
  细细一数,这些石碑总共有四十六块,每块石碑的四周都围满了许多风雅儒士,这些儒生们或高谈辩论或谈笑风生,甚至于,其中内容直指朝中大臣以及朝政,但令张煌诧异的是,那些值守在石碑四周的郡尹士卒。却对某些儒生不合时宜的抨击声充耳不闻。
  
  张煌下意识抬头望向天空,这才发现天空一片晴朗,并无那些密密麻麻的浑天仪遮蔽天日。
  
  对此他很是吃惊,毕竟除了第五宫元所在的方仙观外。他还是第一次来到一座上空没有浑天仪的地方,要知道就连大将军何进府邸的上空都漂浮着那些讨人厌的玩意。
  
  “太学”曹操的介绍肯定了张煌心中的猜测。
  
  太学,雒阳太学。
  
  秉承“大而未尽则为太”的思想,雒阳的太学被誉为是全天下文学的汇聚之地,据说每日都有数万儒士在这里辩论交流嘘枯吹生。
  
  据曹操的介绍。这里是雒阳唯一享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甚至于,太学生的“清议”,即便是抨击朝政针对朝臣,也不会因此获罪。
  
  太学属于太常府名辖,所谓太常,即“欲令国家盛太常存”之意,相当于文化教育局。
  
  而太学的实际主管官则是祭酒与博士,前者相当于校长,后者相当于教师。记得张煌红颜知己蔡琰的老爹蔡邕。以及颍川的鬼才郭嘉在历史中都曾被称之为“蔡祭酒”“郭祭酒”,这说明他们曾经担任过国子学的校长,区别只在于蔡邕在雒阳的太学任职,而郭嘉则是在许昌的许学任职,都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祭酒与博士的俸禄并不高,不过是千石90斛与六百石70斛,轮俸禄只能算是中层的官员,但是其地位却非同小可,尤其是祭酒,即便谈不上天下万万儒士的领袖。那也绝对堪称当代儒家活生生的旗帜。毫不夸张地说,顶着一个祭酒的官名,比顶着再多的大儒硕儒名号都要管用。
  
  要知道,雒阳太学可是被誉为能与孔子授业之地“洙泗”相媲美。在当代儒生心中的影响难以磨灭。
  
  曹操在雒阳也是名人,虽然有些人会诟病他乃宦门之后,但不可否认他祖父曹腾可不似十常侍那一流。只能说,似十常侍一流几乎葬送了当代汉人对宦官的评价,使得大部分世人一提起宦党便大摇其头,或愤慨或鄙夷。尤其是无知的百姓,他们更不会明白原来宦官中也有曹腾吕强那样的贤士。这才是后来曹操自立门户初期时举足维艰的原因。
  
  凭着曹操的引荐,张煌顺利进入了太学。
  
  走过那青石广场的拱门,迎面便是一堵门墙,墙上刻着一个巨大的“儒”字,龙飞fèng舞,笔力遒劲。而在这个大字的下方,则雕刻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儒家名言。
  
  自孔子将儒生的出路定义为做官以后,“学仕”这句话在儒生们心中的分量已经超过“学而时习之”“君子学以致其道”等诸多教人向学的经典言论,已堪称能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等儒学核心思想列在同一高度,成为当代儒士向学的目标与戒律指引。
  
  这个时期儒学所提出的“学仕”比先秦有了巨大的改变,它已明确告诉儒学子弟,“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官”,并且,在你“学”的同时感觉有余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官,即学而优则仕。优:盈余。
  
  “做官”时候感觉仍有余力,那么你就继续向学,即仕而优则学。
  
  而在做官的同时继续向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更好的做官
  
  而这条路是没有止境的,即“学无止境”。
  
  孔子的做官理论给了儒学与天下众多儒生一条明路,一条坦阔大道,同时也为儒学成为王教国学首选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儒士做官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这个千年不变的现象级改变。
  
  四百年大汉九百年儒学,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毫不夸张地说,有了孔子的指引,即便汉朝有朝一日覆灭了,儒学还是依旧可以传承下去,亦会有众多的儒生陆续作为辅佐当代明君的辅臣,这是其余诸子百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领着张煌踏足了太学这座儒家堪称圣殿的地方,曹操也并没有跟张煌商讨什么实际的问题,他只是让张煌在这里混个脸熟罢了,四周自有一些儒生会向曹操背后的势力报告张煌代表何进大将军出现的这桩事。
  
  事到如今,张煌显然也已经猜到曹操背后的势力了,那可不止是文官集团那么简单,站在曹操背后的是儒家。是囊括整个朝廷内文官的儒家。不可否认文官中或许也有不支持儒家跟何进大将军合作的人,但即便如此,持支持态度的势力,依旧占绝对多数。
  
  “折巾仕。”
  
  曹操低声向张煌说出了当代儒家真正的掌舵人。准确地说那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众体。
  
  折巾仕这个称呼,出自“林宗折巾”这个典故。
  
  林宗,即郭林宗,即早已逝世近二十年的名仕郭泰
  
  <!--over--><><>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