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布衣弄国 / 第四章 建储风波 6

第四章 建储风波 6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德完推门而入,身后还跟了两人,都是兵科给事中。一个是许弘纲。另一个名叫许子伟,与王德完一般,也是万历十四年进士。此人是海南人,老师是前朝著名的清官海瑞海刚峰。
  “去而复返,所为何事?”石星故意把不耐烦三个字挂在脸上,指望这三人能识趣地自动离去。
  “本兵,刚收到消息,昨日临近散衙,工部的曾尚书就上了疏。”
  石星心念一动,道:“皇上怎么说?”
  “皇上说:‘小臣枉肆妄言,身为主官,不加训诫,反来聒激。既已下旨,你安心供职,勿再妄言相激’。”
  石星抬眼,正好与王德完与二许满怀期待的目光相遇,情知再难找出理由阻挠。他不动声色,又问:“内阁那边可有动静?”
  王德完摇摇头。
  石星苦笑:“也罢,也罢,你等回去写奏疏罢。倒也不着急,好生推敲文辞字句,三思而后再下笔,切勿为图一时口舌之快,激扰了皇上。要么不上疏,但要上疏,就要一语中的,还须润物无声,让皇上非但不会反感,还心服口服。”
  王德完与二许点头称是。看着这三张洋溢着热忱的年轻面孔,石星突然感到心头一热,一股暖意泛起。二十年前自己不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热血澎湃,满怀着正义感和使命感,以国事为己任吗?时过境迁,人老了,心也跟着老了。如今看到年轻人,石星仿佛也看到了自己那曾经冲动激昂的身影。
  “言官进谏乃职责所在。”石星口气和缓了许多,重新变回了那个和善宽厚的长者,种种不耐化作谆谆教诲:“但也无须操切。我石某人当年也做过言官,也曾不管不顾地上疏,也曾博得谏臣的薄名,可落了个家破人亡、丢官回乡的下场。幸赖当今圣上恩泽浩荡,才有东山再起之日。我有句话告诫各位,文死谏不错,可真要死了,还拿什么去直谏?个人清誉自然重要,但朝廷社稷更重要。须知,慷慨激昂易,老成谋国难呐。”
  石星年轻时的种种壮举满朝皆知,王德完等后辈也听人说起过。石星入主兵部,王德完等人欢欣鼓舞,认为来了位精明敢任事的好主官,日后当大有作为。这几日,为上疏请储的事,与石星打了几回交道,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仿佛被注入了冰水,冷了大半截,对新任本兵的印象开始迅速恶化。王德完不止一次私下里向同僚抱怨说‘石司马终究是个世故的官油子’之类的话。此番听到石星出自肺腑的话,不禁动容。原以为石星是因为胆怯怕事才对上疏再三拖延阻挠,如今看来倒是错怪他了。
  “本兵的爱惜之意我等感铭五内,所论皆持重之论,倒是我等有失孟浪。愿谨遵本兵教诲。”王德完再次做出妥协。
  这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前费尽口舌,哪怕唾面自干也未必能说服这群好慕清名的叫驴,没曾想半掏心窝子半一时伤感说出的几句话就收此事半功倍之奇效,不能不让石星感到很意外。
  “列位肯听进去就好,也不枉我用心良苦。我石某人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比列位多走了二三十年仕途,因为管不好嘴巴早早丢了前程,甚至丢了性命的同辈、后辈我见得太多太多。国事艰难,久弊成习,积重难返,光有满腔壮志无济于事。凡事要务实,更须耐性,谁能撑到最后还没倒下,谁就胜了,切不可为了图个好名声而逞一时之快。”
  “本兵教诲得是,学生受教了。”三人只剩下鸡啄米般点头称是的份了。
  言官们二度散去,再未来叨扰。石星潜心案牍之余,专门叮嘱送公文的书办每隔半个时辰便跑一趟内阁,打探消息。眼下首辅申时行的表态和动作至关重要。
  书办只送了一趟公文就速速回报,带给石星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什么!申阁老告假在家?”
  在下僚面前,石星努力压抑自己的惊诧,心中却在暗暗怒骂:这个老狐狸,又躲!!!
  ○1土蛮部,即蒙古察哈尔部。残元灭亡后,从血统和沿袭上察哈尔部应为蒙古共主,但其实力不足以慑服各部,仅有虚名。此时,察哈尔部驻地已迁至辽东辽西地区,为图门汗在位时期。土蛮即图门的音译。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