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580章 始料不及

第580章 始料不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p
  
      隆安二年初,荆州与河西忽然爆发冲突,消息传出震惊各方。
  
      而当荆州军兵败宛城,更引发江东内外暗潮涌动。
  
      暗中不知有多少人期盼雍王就此跟南郡公反目成仇,以方便他们从中牟利。
  
      甚至一些反桓势力还向河西派出了使者,准备拥立雍王为讨桓盟主。
  
      他们打算效仿汉末诸侯讨董,组织联军,以讨伐桓玄。
  
      但事情发展很快出乎所有人预料,局势竟来了个惊天大逆转。
  
      原本荆州与河西之间剑拔弩张,战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殊料,随着崔宏南下姑孰,原本动荡不安的形势立马风平浪静,各种风波渐渐平息下来。
  
      二月下旬,雍王正式上书朝廷,为南阳冲突承担全部责任,公开向天子请罪。
  
      而后天子下旨严厉斥责雍王,为以示惩戒,特对其罚俸一年。
  
      虽然惩罚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从中透露出来的讯息却让各方为之一震。
  
      当此消息传到各反桓势力耳中时,更如晴天霹雳,一下子让他们傻眼了。
  
      原本众人以为可借河西之力推翻桓玄,谁知一眨眼功夫雍王竟又跟桓玄‘和好了’。
  
      连远在东南的刘裕也微微叹了口气,对当前局势感到分外可惜。
  
      说实话,刘裕比所谓的反桓势力更希望卫朔与桓玄闹翻。
  
      如此他便可毫无顾忌地从东南起兵,进而攻入建康,取代桓玄成为江东之主。
  
      可眼下他只能蜗居东南不敢轻举妄动,静静等待时机降临。
  
      虽说这跟东南刚结束动乱、各地疲敝有莫大关联,但真正让刘裕忌惮者,反而是河西与荆州间联盟。
  
      刘裕乃世之枭雄,他可不会简单地认为,只要自己站出来振臂一呼就会从者云集。
  
      能不能推翻桓玄、取代对方入主江东,最终还要靠实力说话。
  
      若是光对付桓玄一人,刘裕自是不会将其放在心上。
  
      但雍王态度模糊,对荆州若即若离,才使得刘裕不敢骤下决心。
  
      假若河西与荆州真打起来,那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给桓玄致命一击。
  
      接下来,没过几日,太尉桓玄又上书天子,请求出兵北伐南燕,以收复失地。
  
      这时,雍王又站出来公开表态,表示河西愿支持朝廷北伐。
  
      如此一来,各方彻底搞不明白雍王与桓玄之间到底在唱什么出戏。
  
      有人说,桓玄与卫朔之间已私下达成妥协,以河西支持北伐为条件,换取朝廷默许河西占据南阳。
  
      还有人说,雍王支持桓玄北伐不过嘴上说说罢了,河西根本不会出一兵一卒。
  
      正当外界纷纷扰扰时,桓玄忽然又以天子名义下旨,让雍王都督中原诸军事。
  
      结果,这道旨意一下,顿时引起内外一片哗然。
  
      各地反桓势力无不对着长安方向破口大骂,认为雍王卫朔不忠不孝,枉顾先帝厚恩,与逆贼桓玄勾结在一起。
  
      但是,不管外人如何不满,这一次因庾仄而引起的南阳风波渐渐平息。
  
      河西不仅没有与桓玄闹翻,反倒与其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
  
      河西以支持桓玄北伐南燕为条件,取得了入主中原特权。
  
      此消息传出后各方哗然,但也没人敢跳出来反对。
  
      哪怕强如刘裕,面对河西与荆州联手压制,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甚至,面对朝廷借道徐州一事,让他北上担任前锋一事,刘裕也只能默默接受。
  
      ……
  
      南朝忽然要起兵大举伐燕,消息传来让慕容德有些始料不及。
  
      而更让慕容德紧张的是,雍王卫朔也表态将支持朝廷北伐。
  
      惶恐之余,他迅速召集南燕大臣,以商量破敌之策。
  
      北地王慕容钟乃慕容德亲信大将,见慕容德问策,遂起身献了迎敌策略。
  
      “大王,卫朔支持北伐,不过是为了得到中原。”
  
      “末将以为河西不会出动主力大军,最多只是一支偏师。”
  
      “因此,大燕当前敌人仍是南朝晋军。”
  
      “而桓玄初掌大权,心高气傲,若其率军轻率北上,必利在速战。”
  
      “晋军兵锋锐利,我军暂不可与之争锋。”
  
      “而应当占据大岘山要隘,以阻挡晋军北上,不使敌人进入燕国腹地。”
  
      “等晋军锐气顿挫,再派出精锐骑兵,沿海岸线向南穿插,以断绝晋军粮道。”
  
      “同时,再派一上将,统兵从西边兖州迂回南下,包抄晋军,对其两面夹击。”
  
      “另外,为了牵制河西,不使其出兵助晋军,末将恳请大王向魏国求援。”
  
      北地王慕容钟所献策略十分高明,引得在座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连慕容德也微微颔首,对此十分满意。
  
      偏偏太子慕容超却不以为然,摇头否定。
  
      如果是刚来时,慕容超绝不敢反对慕容钟、慕容法等元老重臣建议。
  
      但如今慕容超已初步站稳脚跟,正该进一步树立个人威望。
  
      于是,他全然否定了慕容钟建议,起身傲然道:“叔父开创基业,带甲十万,国富兵强。”
  
      “没想到桓玄不自量力,意欲侵犯我国,自来送死。”
  
      “大燕正好可利用这个机会,聚而歼之,再南下吞并江淮诸地,以建丰功伟业。”
  
      辅国将军贺赖卢见太子骄傲轻敌,满心焦虑地说:“殿下切不可轻敌!”
  
      “荆州军虽然不如北府兵骁勇善斗,但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更别说,晋军还有河西为外援,万万不可小觑对方。”
  
      “而大岘山乃险关要塞,天限南北,更不可废弃。”
  
      “贺将军此言差矣,大岘山固然险峻,不过我军多是骑兵,不利守城。”
  
      “不如主动出击,将晋军引诱进来,然后以逸待劳,再关门打狗,定会大获全胜。”
  
      慕容德看了侄儿慕容超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暗道:超儿太年轻了,也太狂妄了!
  
      不过,这也没出乎慕容德预料。
  
      毕竟,在慕容超归来前,一直东躲西藏,从未接受过什么文化教育,能有什么见识?!
  
      他能有今天这番表现,已让慕容德十分满意,又岂能苛责太多?
  
      不过,为了不打击慕容超信心,慕容德认为不能对其全盘否定。
  
      但他又深知北地王慕容钟建议最为正确,绝不可能弃之不用。
  
      想到这儿,慕容德沉吟片刻,综合双方意见,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大岘山天险不可丢弃,但超儿建议也很有道理。”
  
      “故朕以为可把大岘山作为根基,如此进可以击,退可以守。”
  
      慕容德一锤定音,慕容超只好悻悻然坐了下来。
  
      ……
  
      桓玄忽然将矛头指向南燕,不仅出乎了慕容德预料,也让刘裕始料不及。
  
      山阴城内,刘裕面色阴沉地坐上首,目光紧紧地盯着案几上那份圣旨。
  
      这是朝廷刚刚下的圣旨,要求徐州为朝廷北伐提供粮草与民夫。
  
      如果有其他选择,刘裕当然不愿朝廷借道徐州,可眼下他别无选择。
  
      刘道邻见兄长刘裕左右为难,不由嚷嚷道:“兄长,桓玄欺人太甚,不如反了他娘的!”
  
      但很可惜,对于现下举兵造反,不光刘裕不赞同,其他人也不看好。
  
      其中索承明道:“眼下非起事之机,冒然举兵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
  
      魏咏之也眉头紧皱附和道:“没错!桓玄与雍王合流,其势不可当!”
  
      “若只对付桓玄一家,北府或可有实力战而胜之!”
  
      “然如今雍王公开表态站在桓玄一边,我们则不能轻举妄动。”
  
      “难得除了答应桓玄条件,我们别无选择?”刘道邻不甘道。
  
      闻言刘裕面色十分难看,徐州一向为北府旧地,他自然不想让外人插手,可如今也只能选择暂时屈服。
  
      想到这儿,他起身扫了众人一眼道:“某意已决,决定接受朝廷征召,将亲往徐州协助朝廷北伐。”
  
      众人得知刘裕要亲自北上,不由面色大变,纷纷劝阻。
  
      但刘裕却一摆手道:“徐州将迎来巨大考验,我若不亲自坐镇,恐让桓玄坏了大事。”
  
      “我离开后,东南军政交由承明、道邻、刘钟等人负责。”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